导图社区 教育概述
本思维导图适用于教师编制考试,是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教育基础理论教育概述的整理,主要包括:概念、基本要素、属性、功能、起源、学说等内容。
从概述、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环节、教学评价几个主要方面,全面介绍了教学相关的概念和内容。
从概述、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模式、实施途径、德育方法、德育原则几个主要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德育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学校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教育
概念
日常用法:过程、方法、社会制度
词源:《孟子· 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定义
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
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
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
教育者
广义:一切从事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的人。
狭义:专门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主要指教师。
现代学校教育者的特征:主体性、社会性、目的性
地位:三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受教育者(学习者)
定义: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地位:教育的对象、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影响 (教育媒介)
定义: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和形式。
信息的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
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信息的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相互独立密切联系
属性
本质属性
(也称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表现
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
社会属性
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历史性
时代性
阶级性: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
相对独立性
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传承与接续
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先行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落后、超前)
生产性: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民族性
功能
依作用对象
个体功能 (本体功能)
定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作用
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 (派生功能)(工具功能)
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个体功能是衍生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功能是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对个体功能的发展会具有制约作用。
依作用方向
正向功能:促进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要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负向功能: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依作用的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区分是相对的,隐性可向显性转变
起源学说
神话起源说
观点:教育是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代表人物:朱熹
评价:最古老的观点,属于唯心论;是错误的、非科学的。
生物起源说
观点:教育起源于生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19c 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
评价: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把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本能生利息
心理起源说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评价: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仿梦露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劳动起源说
观点: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的经验传递。
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米凯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