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哲学概述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绪论部分,包括: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学习马哲的意义和方法、哲学世界观与宗教、艺术世界观的差异、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编辑于2021-10-20 22:05:29哲学概述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1 哲学是指把人们的世界观高度抽象化,通过一系列特殊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形成的思维体系
2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总体方式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3 哲学的二重性:即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4 世界观的基本含义与意义
含义:人类对于自己所生活世界的根本看法以及对于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意义
5 哲学与现实世界、时代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的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虽然哲学思维是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的思维,但是哲学体系产生出来的背景以及他的内容取向确实十分现实的
哲学内容是对于客观世界抽象化和概括化的主观反映。真正的哲学从时代中来,但又能预见、引导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指明道路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本质
属于本体论的范畴(名解)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的认识世界和反应世界
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名解)
哲学基本问题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相互联系
从侧重本体论研究向侧重认识论眼界的转向,体现了人类认识的逐步发展和深化,是时代赋予哲学界的新课题
本体论必须以认识论为前提和出发点
认识论必须反应一定的本体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唯心、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具有第一性,意识具有第二性,物质是本源,意识是派生,“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主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但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几种“原初”物质。
存在直观性性的缺陷,缺乏科学研究,在社会历史领域不能坚持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联,用科学的论证摆脱了直观而质朴的世界物质性
从社会历史领域而言,没有贯彻唯物主义原则,难逃唯心主义的“窠臼”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
总结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阶级斗争的经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批判继承了前人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创造了马哲
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做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自然观的高度统一,把唯物主义上升到了现代水平
唯心主义:主张意识与有第一性,物质具有第二性,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派生,“从感觉和思想到物”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思想看作是人脑固有的,思想、意识、精神等夸大为第一性
客观唯心主义
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衍生物和附属品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始终依附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矛盾对立中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科学主义
随着19世界科学革命兴起的哲学思潮,认为自然科学的“精确”是伟大的,哲学的“思辨”是渺小的,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改造哲学
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的区别
人本主义
三种含义
14世纪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人文精神”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与科学主义对立的,将人的本质、价值、地位作为哲学研究重点的哲学思潮
主要指存在主义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需要融合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对立发展趋势
马克思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时代课题的解答(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内在逻辑)
时代背景
经济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社会从自然经济社会转向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从“人的依赖性”转变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政治方面: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社会矛盾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日趋激化。经济危机频发,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频发。无产阶级从自在的群体发展为自为的群体,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理论
法国大革命——时代历史学
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英法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自然科学基础
细胞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理、达尔文进化论
世界性学说
马哲之前,哲学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马哲是“世界的哲学”,是世界历史的产物
马哲对传统哲学变革的实质
实质就是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实践观上的统一)
马哲的基本特征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批判旧唯物主义
“只是”从客体的直观形式去理解对象,而“不是”从实践的方面即人的主体性方面去理解
批判唯心主义
“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方面,“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即实践
现代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1.人的实践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转换化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它既是一种物质运动又是人的创造性活动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
3.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自然观
4.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同一个主义
实践观的意义
a在自然观中:扬弃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
b在历史观中: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的本质,消除了“精神的历史”和“物质的自然”的对立
c在辩证法中:实现了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否定的辩证法
d在认识论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观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是马哲的首要也是基本观点
以彻底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
马哲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概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具有科学性
革命性
表现在其代表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
表现在它的实践性
马哲不仅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性
集中体现在它的彻底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生活的改变,必然会改变它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内容
马哲的批判性使它成为开放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学习马哲的意义和方法
确立辩证的思维方法
哲学的思维方式:现代的辩证思维方式
哲学的反思功能
反思即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也是对思维本身的反复思考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
哲学的预见功能
预测包括预见和预报,预见是指只涉及发展规律的规律性的判断,预报指类天气预报的预报活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哲学与人生存的意义
马哲作为现代最科学的世界观,内涵了人与人生的科学理解。阐述了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方法等
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
哲学与世界的关系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需要哲学,为其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指导;哲学也离不开政治,哲学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含着政治
哲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效应是无疑的,且同一个哲学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哲学具有独立性
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才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哲学世界观与宗教、艺术世界观的差异
哲学与艺术的关系:有的艺术表达蕴涵了对于世界根本看法,为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异化了的世界观,主要是人思想的异化。在历史上的某些阶段哲学是依附于宗教而发展的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
哲学的发展,有一个同科学浑然一体而后分化的过程
哲学以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为指导
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
内容和社会作用不同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1.马哲正确地反应了时代的潮流
2.马哲批判性的继承了前人优秀的哲学成果推动了哲学的向前发展
3.马哲是以实践为基础
4.马哲仍然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