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原理教学
教学概述、过程:性质(本质)、阶段、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关系、基本环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等。
编辑于2021-10-24 21:26:05教学
教学概述
概念
在教室教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全面的活动
意义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的主要工作
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
过程
性质(本质)
认识交往谈目标
特殊认识说
特殊在于有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和制约性
间捷导致
交往说
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
价值目标说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全面发展说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双边活动说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阶段
传授-接受式
含义
教师通过语言、演示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 知识授受对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教学
阶段
引起求知欲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优点
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学科逻辑系统,激发学生积极性
缺点
可能会忽视实际与应用
有可能演变成死板,注入式学习
有可能忽视个别差异,忽视创造性
问题-探究式
含义
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探究的过程,并且主动总结
步骤
明确问题→深入研究→做出结论
优点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缺点
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费时过多,学生的独立研究易产生盲目性
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的积累
掌握知识与进行教育(掌握知识与德育培养)
学生思想品德提高以掌握知识为基础
品德端正更有利于吸收知识
两者之间相互转化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
两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发展的片面性
智力与非智力(发展能力)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者
先调节非智力因素,才能有效影响智力因素
防止两个偏向
教师主导型与学生主动性关系
发挥教师主导型是保证学生主动性的必要条件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保障
两只忽视学生主动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基本环节
备课
认真专研教材
深入了解学生
合理选择教法
上课
明确教学目的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注重解惑纠错,解决学生疑难
组织好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摇号
布置好课外作业
课后辅导工作
教学评价
教学组织形式
含义
为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教师与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含义
针对学生年龄、学习水平,把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年级中,同一年级所有班级统一教学内容、进度、考试和升级
特征
场所固定
学生固定
教师固定
时间固定
内容固定
优点
促进教育普及和提高教学效率
形成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缺点
难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差异
实践性不强,容易脱离实践
重点
个别教学法
含义
教师面对个别或少数学生进行教学,每个学生的进度和内容可以有所不同
优点
有针对性,可以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特长和个性
缺点
采用个别教学制,办学速度慢,效率低
分组教学法
小组教学制
小组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法
走班制
慕课
翻转课堂
泛在学习
形式分类
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辅助组织形式
作业
理解、巩固、和补充课堂知识
参观
通过实际事物或活动观察、询问,以获取知识的形式
讲座
教师、专家扩充丰富学生认知
辅导
答疑、解惑、差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含义
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使其能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并发展认识能力
基本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防止直观地不当和滥用
启发性原则
含义
反应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调动学生主动性
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或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发扬教学民主
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含义
教学依据所传授的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和掌握知识的顺序,循序渐进进行
基本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教学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讲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巩固性原则
含义
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的本能
基本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
把握巩固的度
量力性原则
含义
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基本要求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思想性和科学统一性原则
含义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授学生科学知识
基本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含义
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理解知识,注意学以致用
基本要求
书本知识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逐步培养并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含义
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
要求
精炼讲授内容
注意讲授的策略和方式
注意启发性
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
含义
通过问答、对话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要求
准备好计划
善于提问
善于启发诱导
做好归纳小结
讨论法
含义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之间交流讨论
要求
问题要有吸引力
过程善于启发诱导
做好讨论小结
实验法
含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
要求
做好实验前准备
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做法
在学生实验中进行指导
实习作业法
含义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活动
要求
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动员、指导和总结
练习法
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操作以达到熟练程度
要求
自觉性、循序渐进、严格要求
读书指导法
含义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书来获得知识
要求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研究法
含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要求
正确选定探究课题
提供必要的条件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学评价
含义
依据一定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种类
教学过程中作用的不同
诊断性评价
含义
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学情
方法
摸底考试、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个别访谈
形成性评价
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反馈学习成效,可以随时调控教学,激励学生
方法
练习、小测、提问
终结性评价
含义
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方法
期中、期末、单元测试、成绩量化
方法和标准不同
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
依据学生个人成绩在班级的排名来决定成绩优劣,不考虑是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成绩来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评价主体不同
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
原则和方法
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方法
观察法
发展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含义
实质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方法
考察
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书面测验
考试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含义
实质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分析和评价
意义
对教师的教学进步有调控、激励、方向作用
要求
评教学质量而非专业水平
学习成绩来评价
注意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水平
记忆水平
教师照本宣科,不会引导启发,学生停留在机械掌握水平上
理解水平
能基本运用所学技能完成任务,重在教而非学,没有发挥学生主动性
探索水平
教学较高境界,注重引导、启发讲解
方法
分析法
记分法
教学评价改革
注重过程性
评价指标多样化
评价对象多样化
量化和质性的结合
促进学生发展、鼓励
思维过程
加强评价的理论研究
名词 教学2013 2020 班级授课制 2016 2018 2021 教学评价 2010 简答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主导型与学生的主动性的关系 2010 简述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013 2018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2021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 2015 简述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2021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2020 论述 结合实际,阐明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 2014 教育寓言分析:乌鸦看到很高但瓶口很小的瓶子,水又不多,假设你是乌鸦的老师,请设想你可以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让小乌鸦喝到水?列举4中以上不同教学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实施过程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