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真菌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第十二章真菌性皮肤病,知识点有真菌学概述、浅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等,希望梳理的让你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1-10-26 20:41:06《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皮肤性12、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学概述
定义
真核细胞生物,需氧,有细胞核、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有性和(或)无性繁殖
分布 :世界上任何地方
培养条件
温度:22~36℃
湿度:95%~100%
pH : 5~6.5
灭活条件
高温:121 ℃ 15min
化学消毒剂:福尔马林、 苯酚、过氧乙酸
紫外线、X线:不能杀灭真菌
分类
按形态分
酵母菌
丝状菌
双相真菌
在自然界或25℃呈菌丝形态,在组织或37 ℃呈酵母态
按入侵组织深浅分
浅部真菌
深部真菌
实验室检查
直接镜检:10%-20% KOH
培养:培养基 PDA 、SDA
组织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浅部真菌病
概述
病原菌
皮肤癣菌
毛癣菌属
小孢子菌属
表皮癣菌属
酵母菌
其他丝状菌
感染部位
皮肤
头发
指(趾)甲
头癣
定义: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和毛发
感染途径
直接感染:接触感染的患者或动物
间接感染:接触污染的物品如剪发器帽子、枕头
分类
黄癣
病原菌:许兰毛癣菌
临床表现
初为毛囊性炎性丘疱疹,继而为小脓疱、浅溃疡覆舟状黄癣痂、萎缩性瘢痕、永久性秃发,有鼠尿味
黑点癣
病原菌:犬小孢子菌
临床表现
灰白色鳞屑斑、菌鞘、断发,不留瘢痕,青春期可自愈
白癣
病原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
临床表现
灰白鳞屑斑,断发残根呈针尖大黑点,愈后留点状萎缩瘢痕
脓癣
病原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
临床表现
炎症剧烈,初为毛囊性脓疱,融合成隆起性炎性结节或肿块,愈后留永久性瘢痕、秃发
实验室诊断
直接镜检
发外孢子 (如:犬小孢子菌)
发内孢子、发内菌丝(如:许兰毛癣菌)
真菌培养
滤过紫外线灯检查:伍德灯
黄癣:暗绿色荧光
白癣:亮绿色荧光
黑点癣:无荧光
治疗
服药
灰黄霉素
成人:0.6-0.8g/d
儿童:15-20mg/kg
3-4周
伊曲康唑:4-6周
特比萘芬:4-6周
剪发
每周一次
洗头
温水和硫磺皂,每天2次
涂药
5-10% 硫磺软膏
1% 特比萘芬软膏,每天2次
消毒
消毒患者的衣、帽、卧具、玩具、理发具
服、剪、洗、涂、消
体股癣
定义
体癣:真菌感染除头皮、掌跖、股部
股癣:真菌感染腹股沟、会阴部、肛周皮肤
临床表现
原发为红斑、丘疹、水疱,继之脱屑,渐呈环形,边界清楚,边缘略高起
治疗
局部治疗
系统治疗
伊曲康唑:100mg/d,15 days
特比萘芬:250mg/d,1-2weeks
手足癣
临床表现
水疱型
指间、掌心、足趾、足侧缘
皮损
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不易破→融合→撕去疱壁→蜂窝状基地、鲜红糜烂面→干燥吸收→脱屑,瘙痒不明显
鳞屑角化型
掌跖部和足跟,呈弥漫性皮肤粗糙、增厚、脱屑、干燥
皮损:冬季易皲裂出血,可伴疼痛,一般无瘙痒
浸渍糜烂型(间擦型)
好发于趾缝,足藓尤以第3~4和4~5趾间多见
多见于手、足多汗、浸水、长期穿胶鞋者,夏季多发
皮损
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常伴皲裂
明显瘙痒
伴细菌感染:有臭味
角化过度型
预防
保持干燥
穿透气鞋袜
不共用鞋袜、浴盆、脚盆等生活用品
治疗
局部治疗
水疱型:刺激性的霜剂或水剂(唑类霜或溶液)
浸渍糜烂型
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等湿敷,待渗出减少时再给予粉剂(氧化锌粉、米康唑粉),皮损干燥了后再外用霜剂、软膏等
不宜:刺激性大、剥脱性强的药物
鳞屑角化型
无皲裂时可用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
系统治疗
口服伊曲康唑、特比奈芬
继发细菌感染:抗生素
引发癣菌疹:抗过敏
甲真菌病
病原菌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霉菌
临床表现
远端侧位甲下型:甲下角化过度
近端甲下型:甲沟炎
白色浅表型
全甲毁损性
实验室诊断
局部治疗:30%冰醋酸、环吡酮胺、阿莫罗芬
系统治疗: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花斑糠疹
致病菌:马拉色菌(糠皮孢子菌),嗜脂性,人体寄居菌
好发部位:颈、前胸、腹部、肩背部、腋窝
临床表现
冬隐夏发
淡褐色、淡红色、淡白色斑片,糠秛状鳞屑
界清
无症状或微痒
治疗
勤洗澡、勤换衣
外用药物:联苯苄唑、克霉唑、2%酮康唑洗剂、2.5%硫化硒
口服:伊曲康唑200mg/d,1-3周
马拉色菌毛囊炎
病原菌:马拉色菌
临床特点
好发中青年,胸背部,毛囊性丘疹、脓疱,半球形,周边有红晕,常数十、百个,密集、散在,多伴有多汗、油脂溢出
真菌检查阳性
深部真菌病
念珠菌病
概述
念珠菌属感染
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寄居状态呈孢子相
致病状态形成出芽孢子、假菌丝、菌丝
易感因素
各种原因免疫功能下降:恶性肿瘤、结核、手术、AIDS
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
留置插管
临床表现
皮肤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性间擦疹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性甲沟炎及甲真菌病
念珠菌病性肉芽肿
粘膜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性包皮龟头炎
内脏念珠菌病
消化道
呼吸道
其它
诊断
临床特点结合真菌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镜检见大量出芽孢子、假菌丝、菌丝
血液、密闭部位体腔液、深部组织培养
病理检查
孢子丝菌病
概论
定义
由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引起皮肤、 皮下组织、粘膜和局部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至全身
病原菌特点
一般生存在土壤和植物上
双相真菌
临床表现
局限性皮肤型(固定型)
皮肤淋巴管型
皮肤播散型
皮肤外型
治疗
内用药物
碘化钾既往是首选
现伊曲康唑是一线用药
特比萘芬、氟康唑、两性霉素B
外用疗法:局部温热疗法 40~43℃,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