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职业理念
这是一篇关于职业理念的思维导图,主要分为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三部分,作答时将这三种观念结合作答。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包括教育的构成因素、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的起源。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思维导图,包括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职业理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
含义: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看法。
选择
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无偏见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素质
学生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
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旧式的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动力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杜威 学生中心论 儿童 活动 经验 (无教师)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教师中心论 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 (无学生)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运用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体谅和宽容,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身心缺陷歧视学生
尊重和热爱学生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启示: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教育机会均等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角色转变
教师与学生关系: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引导者,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与课程关系: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学与研究关系:“教书匠”——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学校与社区关系:学校的教师——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行为转变
师生 尊重,赞赏
教学 帮助,引导
自我 反思
其他教育者 合作
教师劳动的特征
复杂性
创造性 教有教法,但无定法
主体性和示范性
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方式的个体性和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处理关系)
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理论
新手教师阶段
熟练新手教师阶段 2-3年
胜任型教师阶段 3-4年 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基本目标
业务精于型教师阶段 5年
专家型教师阶段 只有少部分教师能达到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