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局部麻药学习笔记
药理学第十四章局部麻药,知识点涵盖了局部麻药的定义、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常用局麻药等,有需要的朋友收藏系统吧!
编辑于2021-10-31 16:54:11局部麻醉
定义
一类以适当的浓度应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可使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局麻作用消失后,神经功能可完全恢复,同时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响
分类
酯类局麻药
普鲁卡因、丁卡因
毒性相对大,治疗指数低,变态反应多
酰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治疗指数较大,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公认机制
局麻药阻滞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使Na+在其作用期间内不能进入细胞内,抑制膜兴奋性,发生传导阻滞,产生局麻作用。
具有亲脂性、为非解离型是局麻药透入神经的必要条件,而透入神经后则须转变为解离型带电的阳离子才能发挥作用
作用效果
神经冲动兴奋阈电位升高,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幅度降低,降低甚至使传入神经失去兴奋性和传导性
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清除
分布
血液→肺→心、脑、肾(血流灌流好)→肌、脂肪和皮肤(灌流差)
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透过胎盘屏障分布至胎儿
生物转化和清除
酰胺类局麻药在肝内被线粒体酶所水解
酯类局麻药主要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
影响因素
理化性质
解离常数(pKa)
pKa越大,起效时间延长,弥散性能愈差。
脂溶性
脂溶性愈高,局麻药的麻醉效能越强。
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蛋白结合率
结合率愈高,作用时间愈长。
维持时间长短依次为:布罗、丁、利、普
神经纤维的种类
最敏感
神经纤维末梢、神经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
敏感性强
细的、无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
敏感性弱
粗的、有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运动神经
混合神经
痛觉(先钝痛后锐痛)→冷觉→温觉→触觉→压觉→运动神经
蛛网膜下腔麻醉
先阻断自主神经,后按上述顺序;恢复按相反顺序
频率和电压依赖性
静息状态,作用较弱,增加电刺激频率,作用明显加强
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较静息状态的神经对局麻药敏感
除阻滞Na+通道外,还能阻滞K+通道,需高浓度,对静息膜电位无明显和持续性的影响
抗心律失常作用
部分局麻药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如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治疗强心苷引起的严重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不良反应及防治
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
中枢抑制性神经元比兴奋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敏感,中枢脱抑制导致
过度兴奋可转为抑制,昏迷和呼吸衰竭
防治
地西泮可防止惊厥发作
中毒晚期维持呼吸是很重要的
普鲁卡因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被利多卡因取代
可卡因可产生欣快和一定程度的情绪及行为影响
抑制心血管系统
血管扩张、心脏抑制
心脏抑制:抑制心收缩性、传导性、自律性,血压骤降和死亡 扩张外周血管:扩张小动脉。吸收增多,易引起毒副反应
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引起死亡,原因可能与局麻药抑制心脏正常起搏点引起室颤等有关
防治
中毒后常见呼吸先停止,故宜采用人工呼吸抢救
以预防为主,掌握药物浓度和一次允许的极量,采用分次小剂量注射的方法
小儿、孕妇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适当减量。
变态反应
少见;酯类比酰胺类变态反应发生率高,对酯类过敏者,可改用酰胺类
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降低。
普鲁卡因麻醉前应做皮试
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抗组胺药。
局麻药中常加入少量肾上腺素,防止吸收及延长作用时间
临床应用
表面麻醉
黏膜表面
浅手术麻醉:眼、鼻、口腔、咽喉、气管、食道、生殖道粘膜;苯佐卡因常用于创伤、痔疮及溃疡面等止痛
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
浸润麻醉
神经末梢
注入手术野皮下或手术切口部位
药物: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传导麻醉
神经干
注射到神经干、丛附近,阻滞神经传导,在其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
用于四肢及口腔手术
药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
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
用于腹部或下肢手术
药物: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普鲁卡因
主要危险:呼吸麻痹、血压下降(麻黄碱预防)
硬膜外麻醉
硬脊膜外腔,麻醉通过此腔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
腹腔、上下肢手术
药物: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交感神经麻醉,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心肌抑制,引起血压下降(麻黄碱预防)
区域镇痛
罗哌卡因 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 首选药
常用局麻药
普鲁卡因
弱效、短时效、安全
麻醉方式
不用于表面麻醉
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配伍禁忌
避免与磺胺类药物同时应用
不与强心苷类药物、胆碱酯酶抑制药合用
与葡萄糖配伍,局麻效力降低
用药注意
局部封闭
用0.25%~0.5%的溶液注射于病灶周围
严格控制剂量和浓度 :过量可引起CNS和心血管反应
防止局麻药过快入血
若发现早期中毒症状,应及时抢救
个别患者用药后可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皮试阳性禁用
利多卡因
应用最多的局麻药;起效快、穿透力强、作用强而持久
有全能麻醉药之称
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
一般不做腰麻
蛛网膜下腔麻醉慎用
属酰胺类
代谢较慢t1/2为90分钟,作用持续1~2小时
用药注意
毒性大小与用药浓度有关
反复应用,快速耐受性
无扩张血管作用且对组织几乎没有刺激性
可用于抗心律失常
丁卡因
酯类局麻药。 其麻醉强度和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强。
常用于表面麻醉;不用于浸润麻醉
以 0.5% ~1 % 溶液 滴眼,无角膜损伤等不良反应。作用迅速,1 〜 3 分钟显效,作用持续为2 〜 3 小时
用药注意
丁卡因主要在肝脏代谢,但转化、降解速度缓慢,加之吸收迅速,易发生毒性反应
布比卡因
强效、长时效;局麻作用比利多卡因强4-5倍
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严重心脏毒性
罗哌卡因
化学结构类似布比卡因
对心肌的毒性比布比卡因小
硬膜外、臂丛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适用于产科手术麻醉
阻断痛觉的作用较强;而对运动的作用较弱,作用时间短
有明显的收缩血管作用
无需加入肾上腺素
依替卡因
长效局麻药
对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都较好,用于需要肌松的手术麻醉
起效快,麻醉作用为利多卡因的2 〜3 倍
分娩镇痛或术后镇痛方面应用有限
甲尼卡因
麻醉作用、毒性与利多卡因相似, 但维持时间较长(2小时以上)
微弱的直接收缩血管作用
与利多卡因相比,其血中浓度要高50%,母体内浓度高势必通过胎盘向胎儿转移,故不适用于产科手术
部浸润、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
丙胺卡因
起效较快,约10分钟,时效与利多卡因相似,为2.5-3小时,代谢快
浸润麻醉、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等,也可用于静脉内局麻
降解产物α-甲苯胺可使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该药可透过胎盘
记忆口诀
丁卡表麻毒性大,普卡安全不表麻; 利多全能腰慎选,室性律乱常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