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关于第一章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的思维导图,包含第一节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需要起源论;第二节史前教育概况。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章 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和北美的教育的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外国教育史 第六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的思维导图
外国教育史第八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知识总结,包括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反宗教改革的措施、耶稣会的教育活动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倡导者:法国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是“一种扎根于本能的无可避免的行为。”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批评: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更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倡导者: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人类早期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本源。
批评:把全部教育归于无意识的模仿,不明白人是有意识,有目的性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倡导者:苏联学者
观点:教育是在人类生存和劳动过程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
理论基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倡导者: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学家
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
评价:生物学、心理学起源论在西方有一定代表性;都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后几种在社会主义国家流行。将教育看作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第二节 史前教育概况
原始社会的分期
史前各个时期的教育概况
前氏族时期
血缘家庭——公共哺育
群婚制,“知其母,不知其父”
教育是由成年人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像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
母系氏族时期
教育上性别差异的出现,男女儿童按照劳动分工接受教育。
教育内容:社会生活知识和宗教道德教育。
出现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青年之家”
父系氏族时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男子劳动占主导地位
教育内容:增加了伦理道德,军事体育。
成人之际举行“成丁礼”或“青年礼”
军事民主时期
出现剩余产品个人占有现象。形成阶级。
军事教育的地位提高。
重视道德与精神教育。
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主见分离。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处于原始状态,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