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验研究导图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第六章实验研究,讲述了实验研究概述、实验研究分类、实验研究格式、控制变量、实验研究效度等内容。
311备考使用--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总路线提出的教育工作总要求。
中教史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模式的初步形成,红字部分为部分重点或本人遗忘点,有需要的可以看下。
教育与人的发展思维导图,主要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对教育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几个方面的知识点总结。红字部分为部分重点及本人遗忘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实验研究
概述
含义
探讨因果关系
基本要素
明确的实验计划
科学的实验假设
自变量和因变量
控制组和实验组
前测和后测
特点
因果关系的探讨
自变量的操作
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优点
不是在完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扩大研究范围
程序相对严谨,科学性高
可靠性
易于研究者主动性的发挥
缺点
与自然情境相差较大
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的负效应
样本不足和被试选择误差等
发展线索
自然科学
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
教育活动自身活动
培斯泰洛级、福禄培尔、杜威、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
功能
检验现有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
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
为新的科学理论的应用寻求实践程序
对引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变通和改造
进本程序
准备阶段
明确问题和假设
明确目的及理论基础
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选择实验组和控制组
因变量的测量工具和统计方法
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无关变量的控制
实施阶段
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总结与评价阶段
数据处理,确定误差范围和来源
撰写实验报告
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
分类
地点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情景下的实验
性质、目的
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对变量的控制程度
前实验
准实验
真实验
分组设计
单组
等组
不等组
轮组
自变量多少
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格式
优缺点
前侧
提前了解被试信息、方便对比
前侧效应
控制组
避免历史、成熟、统计带来的误差
降低外在效度
随机分派
避免被试选择误差和被试流失带来的误差
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主要格式
单组前后测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
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
所罗门四组设计
控制变量
随机法
均衡法
抵消法
消除法
盲法
恒定法
统计控制法
效度
内在效度
因果关系之间的真实程度
影响因素
历史、偶然事件
被试的身心成熟度
被试的选择偏差
被试的流失
测量手段
统计回归效应
多种因素和条件相互作用
外在效度
可推广程度
总体效度
生态效度
印象因素
测验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被试取样的不代表性
实验安排的负效应
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
二者关系
第六章 教育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