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急性腹膜炎思维导图
下图介绍了外科消化系统急性腹膜炎,内容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解剖生理概要等,有需要的朋友收藏下图吧!
放射影像学呼吸系统知识导图,对呼吸系统疾病病变的CT表现总结,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用。
食管胃肠疾病 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学 学习笔记整理 知识要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病因
原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病灶,常见3种病原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埃希菌,临床发生率少,感染途径有4种
1. 血行播散: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通过呼吸道,泌尿系的感染灶,经血行播散到腹膜
2. 透壁感染:但机体由于各种原因抵抗力低下时,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细菌可能透过肠壁进入腹膜腔,发生细菌移位导致腹膜炎
3. 上行性感染:如淋球菌性腹膜炎,来自女性生殖道的淋球菌感染可通过阴道,子宫,输卵管上行,引起腹膜腔的感染(女性腹膜腔与外界相通)
4. 直接扩散:泌尿系的感染可通过腹膜层直接扩散至腹膜腔
继发性腹膜炎:临床常见的腹膜炎类型,常见的致病菌为胃肠道内的常驻菌群如大肠埃希菌,厌氧拟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感染原因以腹腔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腹壁或内脏破裂,腹腔内脏器炎症扩散最为常见。
考研真题:急性腹膜炎病情严重通常是由于发生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1. 腹腔空腔脏器穿孔
急性胆囊炎坏死穿孔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外伤致肠管,膀胱破裂
3.腹腔内脏器炎症扩散
急性阑尾炎
急性胰腺炎
女性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
病理生理
腹胀加重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一方面 腹膜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细胞因子→损害腹腔内器官的作用,同时后期大量腹腔渗液积聚→肠管等器官浸泡在脓性的液体中→肠管麻痹;另一方面 严重腹膜炎→交感神经过度兴 → 强烈抑制肠道平滑肌→蠕动抑制→积液积气
临床表现
症状
1. 腹痛
最主要,疼痛多很剧烈,难以忍受,呈持续性,多先从病变的原发部位开始
询问病史时应当注意对患者疼痛初发部位,有无牵涉痛
2. 恶心呕吐
腹膜受到刺激,可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多为胃内容物,麻痹性肠梗阻时吐出黄绿色胆汁,甚至棕褐色粪水样内容物
注:呕吐中枢=神经-反射中枢(延髓外侧网状结构背部)+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延髓第四脑室底面)接收来自消化道,内耳前庭,大脑皮层,冠状动脉,化学感受器触发带的神经冲动
3. 体温脉搏
早期时表现为感染 开始时正常,以后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年老体弱的病人体温可不升高;以后脉搏加快体温反而下降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征象之一:因大量水电解质蛋白质丢失渗出,病情恶化进展到休克期,有效循环血量严重减少,此时患者脉搏细速,四肢厥冷。
4. 感染中毒症状
高热,脉速,呼吸浅快,大汗,口干,继续发展,可有面色苍白,虚弱,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四肢发凉,口唇发绀,血压下降,神志恍惚,意识不清等重度缺水,代酸休克等表现
体征
1. 视诊
腹胀,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2. 触诊
腹膜刺激征阳性;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胃肠穿孔时有“板状腹”
幼儿,老年人,极度衰弱的病人腹肌紧张可不明显,易忽视
3. 叩诊
叩诊因腹胀呈鼓音,胃十二指肠穿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积液过多时可检出移动性浊音阳性
4. 听诊
肠鸣音减弱,肠麻痹时完全消失
5. 直肠指检:直肠前窝饱满有触痛,表明盆腔已有感染或形成盆腔脓肿
辅助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病情险恶或机体反应能力低下的病人,白细胞升高不明显,仅见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
2. 腹部立体平片:若有肠麻痹征象,则表现为小肠普遍胀气有多个小液平面;胃肠穿孔时有膈下游离气体
3. CT:观测体液渗出液的量和准确度优于X片,对急性胰腺炎导致的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有诊断帮助
4. 超声:超声科显示腹腔有液体积聚,超声引导下的腹腔穿刺抽液和腹腔灌洗用于帮助诊断,找出病原菌,表格见最上
5. 直肠指检:直肠指检前壁饱满触痛提示盆腔脓肿形成,已婚女性可作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检查或阴道超声
诊断:儿童在上感时,突发腹痛,腹泻,呕吐及其他明显腹部体征时,应当注意原发性腹膜炎和上感累及肺部,炎症刺激肋间神经所致。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采取半卧位
1. 引流腹腔渗液,减少毒素吸收如入血
2. 局限炎症
3. 减轻腹胀挤压膈肌而影响呼吸和循环
2. 手术治疗
腹腔脓肿
I. 膈下脓肿
II. 盆腔脓肿
III. 肠间脓肿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解剖生理概要
腹膜:总面积1.5㎡,组织结构为表层的规则排列的扁平间皮细胞,中层基底膜,深层浆膜下层,分为脏腹膜和壁腹膜两部分,其中脏腹膜形成网膜,肠系膜和韧带等解剖结构,将腹腔脏器悬垂或固定于膈肌,腹后壁,盆腔壁。作为双向的半透性膜的四大功能:渗出 吸收 防御 修复(因而注意:腹膜多的部位吸收功能更好,盆腔的吸收功能弱于膈下等部位,因此术后嘱患者采取半卧位。行开腹手术后或腹腔感染的患者术后高热,伴有直肠膀胱刺激症状,应当首先考虑常规术后半卧位导致盆腔脓肿的可能性!)
半卧位有原因:1.膈肌下移,有益于减轻腹腔脏器挤压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 2.使得渗出液向盆腔汇聚,而盆腔处腹膜的吸收功能最弱,减少吸收细菌毒素对循环的影响减轻中毒症状,同时利于渗出液局限和引流 3.松弛腹肌,减小张力
壁腹膜:受体神经支配(腰神经和肋间神经的分支)对各种刺激敏感,痛觉定位准确:因此腹痛应当区分
脏腹膜:受自主神经(交感副交感)支配 对炎症压迫,牵拉,胃肠等脏器压力增加较为敏感,痛觉定位不清,表现为钝痛,多感觉为脐周或腹中部,重刺激时会引起心率变慢,血压下降,肠麻痹。(自主神经支配特征)
腹膜腔:脏腹膜与壁腹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在女性体内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主题
胃十二指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