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四章感觉和知觉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 第三、四章感觉和知觉(全),包含第一节感觉;㈣近刺激和远刺激:感觉是由内、外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㈤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等。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9☆意志与教育,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希望本篇关于意志与教育的思维导图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学习心理学的小伙伴看过来!本张思维导图归纳了,普通心理学(第五版)情绪情感中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等知识点。
这张思维导图归纳了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十一章能力的内容,整理了能力概述、能力发展规律、能力规律的教育应用等内容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第三、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感觉
一、什么是感觉
㈠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㈡意义
⒈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⒉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等人于1954年进行的)
⒊感觉是一切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㈢分类
㈣近刺激和远刺激:感觉是由内、外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近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
远刺激: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
㈤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⒈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阈限是刺激强度的界限或临界值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如果用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E=1/R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阈限:那种刚刚能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人的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小 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高 不同的感觉,具有不同的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 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够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阈限:刚刚能够引起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韦伯定律
适合中等强度
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K=△I(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量)/I(原刺激量)
二、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 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 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⒈视觉中的空间特征:视觉对比
明暗对比
颜色对比
⒉视觉中的时间特性: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①视觉适应:最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
明适应:是视觉感受器在强光刺激其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暗示应:是视觉分析器在弱光刺激下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②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正后像
负后像
③闪光融合
④视觉掩蔽
第二节:知觉
一、什么是知觉
㈠含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确认
㈡知觉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㈢知觉的分类
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
视知觉
听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
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二、知觉的特性
㈠知觉的选择性: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过程
⒈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⒉影响因素
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①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大、对比明显,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②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③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④客观事物维度变化多的刺激,容易被人知觉为对象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愿望与要求、目的、任务、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经验等,都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重要主观条件
㈡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刺激信息作为整体反映的过程
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 ⒈接近律 ⒉相似律 ⒊连续律
⒈ 在知觉时,把过去的知识经验参与其中,大脑在对来自各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就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刺激物中缺失的部分加以主观上的整合与补充,把客观事物知觉为整体
⒉ 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以及各种属性,对个体整体知觉的作用并不一样特别是客观事物中的关键性成分,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性
㈢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与个体的知识经验
言语指导
对同一事物表现出不同的知觉结果
㈣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的变化而改变,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
⒈形状恒常性
完全恒常性:看到的形状与物体的实际形状完全相同
无恒常性:看到的形状与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的形状完全一样
实际恒常性(知觉恒常性):知觉到的形状处于物体的实际形状和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之间,而偏于物体的实际形状。
⒉大小恒常性
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于原物的实际大小
⒊明度恒常性
⒋颜色恒常性
㈤知觉学习
含义: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原因:经验影响知觉——
知觉定势: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
知觉习惯:长期知觉事物的经验对知觉活动的影响
面孔识别的种族效应:外国人都长得差不多
㈥知觉适应
含义: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前面的状态
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第三节:错觉
一、概述
㈠定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㈡错觉特点
⒈错觉是我们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的一种歪曲。
⒉错觉是客观存在的,有时需要防止,有时需要利用。
二、种类
㈠物的错觉:大小、形状、方向、形重、倾斜、运动、时间等
⒈大小错觉
①缪勒-莱耶错觉
②潘佐错觉
③垂直-水平错觉
④贾斯特罗错觉
⑤多尔波也夫错觉
⑥月亮错觉
⒉形状和方向错觉
①佐尔拉错觉
②冯特错觉
③爱因斯坦错觉
④波根多夫错觉
⒊螺旋和运动错觉
①螺旋错觉
②运动错觉
⒋明暗错觉
㈡社会错觉: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刻板印象(劳伦兹鸭子)、晕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