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
教育是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了解教育就要了解教育的含义、本质,教育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同时还要关注研究教育的方法!
编辑于2021-12-08 20:39:58教育
概述
概念
日常用法:过程、方法、社会制度
词源:《孟子· 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定义
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
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其期望方向变化的过程。
基本要素
教育者
定义
广义:一切从事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的人。
狭义:专门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主要指教师。
现代学校教育者的特征
主体性
自主性(做自己的事)
主动性(帮助别人做)
创造性(最高)
师范性/社会性
目的性
地位:三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受教育者(学习者)
定义: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地位:教育的对象、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影响 (教育媒介)
定义: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和形式。
信息的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
信息的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相互独立、密切联系
属性
本质属性
历史性
表现
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
社会属性
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历史性
时代性
阶级性: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
相对独立性
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表现
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传承与接续
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先行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落后、超前)
长期性
生产性: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民族性
功能
依作用对象
个体功能 (本体功能)
定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作用
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 (派生功能、工具功能)
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个体功能是衍生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功能是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对个体功能的发展会具有制约作用。
依作用方向
正向功能:促进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要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负向功能: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依作用的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能预料到的)
隐性功能(没有预料到的)
区分是相对的,隐性可向显性转变
起源学说
神话起源说
观点:教育是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代表人物:朱熹
评价:最古老的观点,属于唯心论;是错误的、非科学的。
神话最古老
生物起源说
观点:教育起源于生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19c 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
评价: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把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本能生利息
心理起源说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评价: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仿梦露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劳动起源说
观点: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的经验传递。
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米凯爱劳动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教育没有独立形态;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
教育没有阶级性。
二生三没
古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发展
古代中国
原始社会末期
古代学校萌芽
奴隶社会时期
夏
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教育:庠、序
商
根据年龄划分教育阶段
瞽宗(商代大学)、贵族子弟、礼乐
西周
学在官府、政教一体
六艺教育、礼乐核心
春秋战国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儒、墨、显学
稷下学宫(齐国)——学术自由
封建社会时期
两汉
主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太学(最高教育机构)
地方:郡国学校——“文翁兴学”
文学艺术研究学校——鸿都门馆(汉灵帝)
隋唐
科举考试制度(隋、606年)
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
六学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
四书五经六院
明
明监生历事制度——教学实习制度
积分法
清
废科举、兴学堂
古代印度
婆罗门教育
教学内容:《吠陀》
教学活动:背诵经典、钻研经义
教师:僧侣(唯一)
以僧为师
佛教教育
西游记
古代埃及
宫廷学校
寺庙学校
书吏学校
文士学校(最多)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罗马
雅典
教育目的: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灵活
崇文教育
斯巴达
教育目的:培养军人和武士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
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尚武教育
中世纪欧洲
教会教育
七艺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
七技
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
特征
阶级性和等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
街道板砖相离
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
教育的国家化,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教育义务化(最早源于16C德意志地区);
教育的世俗化,与宗教教育分离;
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
公立十一
现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
全民化
民主化
教育机会
师生关系
教育内容、方法
追求教育自由化
多元化
现代化
终身化
全球化
信息化
科学化
全民多现身,求信科
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含义:指为了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围绕有计划、系统地钻研和探究活动。
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伦理原则
基本方法
观察法
最常用、科学研究的前门
分类
是否有人为因素
自然情景中的观察
实验室中的观察
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
参与性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
是否有统一设计和一定结构
结构式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
观察者是否知晓
显性观察
隐形观察
观察法的使用:自然情景、隐蔽行为
调查法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
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
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
按调查内容
现状调查
相关调查
发展调查
预测调查
调查的方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
实验法
特点:控制或创设条件、探明因果关系
分类
实验室研究——客观性受影响
现场试验——情景不易控制
历史研究法(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考察)
«行动研究法
提出者:勒温
研究主体:教育实践工作者
研究问问题: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基本过程: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基本特征
目的:改进实践;
研究内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研究和教学相结合;
研究具有循环性。
个案研究
对某一现象、活动、个人进行深入的研究。
特征
结果难以推广
独特性
全面性
代表性
叙事研究
形式:书面、口头
讲故事、“课描”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