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毛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自考生必备!毛概是政治基础复习的重头戏,需要我们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对重点的把握上,才能胸有成竹应对考试。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毛概期末总复习第一章到第七章的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希望帮助大家把握全局,理清逻辑。自考加油!喜欢的话不妨点个收藏吧,后续会为大家带来更多干货!
编辑于2018-12-09 07:49:51考研党的英语语法干货来啦!这张思维导图把考研英语语法分成了是三个板块,分别是:简单句、长难句和长难句分析。让你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慢慢的建立学习的心态,掌握了简单的,复杂的就会有信心掌握了,赶紧收藏起来学习吧!
在这最为关键的备考阶段,你是否还因不清楚重点而不知所措,又是否还因不了解方法而一头雾水?不要怕, 我来帮助你从容应对!为大家倾力整理考研高等数学知识点,助力大家抓住重点、掌握方法、高效复习、从容应考。
建议考研党收藏!下图是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整理与汇总,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等章节内容全部都涵盖在下图之中。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考研党的英语语法干货来啦!这张思维导图把考研英语语法分成了是三个板块,分别是:简单句、长难句和长难句分析。让你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慢慢的建立学习的心态,掌握了简单的,复杂的就会有信心掌握了,赶紧收藏起来学习吧!
在这最为关键的备考阶段,你是否还因不清楚重点而不知所措,又是否还因不了解方法而一头雾水?不要怕, 我来帮助你从容应对!为大家倾力整理考研高等数学知识点,助力大家抓住重点、掌握方法、高效复习、从容应考。
建议考研党收藏!下图是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整理与汇总,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等章节内容全部都涵盖在下图之中。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遵义会议以后至抗日战争结束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提出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内容
实事求是
关系
“实事求是”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对毛泽东本人的评价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带领人民完成的三件大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为什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
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为什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
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具体包括
一是增强学习本领。二是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三是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四是增强科学发展本领。五是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六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七是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八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成果的提出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论十大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方针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成果的提出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方法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工业化道路问题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南方谈话的概括)
本质论的内涵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的发展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的性质: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实行对外开放的要求
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化文明成果
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的权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要点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的意义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及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949-1956年中国的国情(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地位)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过渡性质)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化三改”
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改造的道路
农业改造的原则
农业改造中的阶级政策
农业改造中的步骤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改造的道路
手工业改造的方针
手工业改造的步骤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
“和平赎买”的必要性
“和平赎买”的可能性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
对资本家的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的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证明,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人民的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奋力实现中国梦
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的必要性: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创新的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的做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的内涵: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发展的要求: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的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参与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理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的内涵: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是全面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是共建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侧结性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提出的背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
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举措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我国的国体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如何完善
: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协商民主
内涵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重要性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丰富了民主的内涵
做法
发展协商民主,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港澳问题)
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台湾问题)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措施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的核心
生态文明的理念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哪些方面要全面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什样的社会叫“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怎么做)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高度重视金融、地方债务、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贫格局。结合实际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关系
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但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就越强
什么是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怎么做)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
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
全面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何坚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体现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点任务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次是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再次是要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最后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
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原因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
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怎么做)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时代课题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深入推进练兵备战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为什么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依托,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如何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坚持全国一盘棋。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健全体制机制。在国家层面,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强化战略规划
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就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据
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既让中国更好利用世界的机遇,又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的机遇,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新型国际关系,“新”在相互尊重,“新”在公平正义,特别是“新”在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强调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
中国倡导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和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和共赢而不是单赢
如何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还要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什么是“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
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合作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做)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革命对象和任务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
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
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意义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条件
无产阶级领导权实现的关键
无产阶级领导权实现的基本策略
无产阶级领导权实现的坚强支柱无产阶级领导权实现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
关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反资反私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缝隙和可能
群众基础
客观条件
坚强后盾
主观条件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内容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
统一战线的经验
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的经验
党的建设的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红色:分析题 绿色:选择题 黄色:分析题必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共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
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的内涵
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理论问题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内涵)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评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中共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