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分枝杆菌属
微生物检验技术 细菌检验 结合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分枝杆菌科的1属。一般不易着色,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可抵抗盐酸和酒精的脱色作用,因而又称抗酸性杆菌。
血液检验 红细胞疾病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医学检验技术
免疫检验技术 抗原抗体制备 抗原抗体结合 免疫标记物质,该思维导图包含了关于上述知识点的一系列大致梳理。
免疫检验技术 免疫凝集 免疫沉淀 临床免疫检验,本思维导图包含对上述知识点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具有学习价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分枝杆菌属
共同特点
基因中G+C含量高
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需助染剂并加温才能着色,着色后不易用3%盐酸乙醇脱色,又称抗酸杆菌
无鞭毛,无芽孢,不产生内、外毒素,脂质为主要致病物质
生长缓慢,多为慢性感染,可形成特征性肉芽肿
分类
流行学及所致疾病不同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非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不能培养菌(麻风分枝杆菌)
生长速度
快速生长群(7天内长出菌落)
慢生长群(7天以上)
光反应的不同
光产色菌
不产色菌
暗产色菌
结核分枝杆菌
生物学性状
革兰阳性,有菌毛,有微荚膜,是细菌性致死的首位原因
细胞壁含大量脂质,无革兰阳性菌的磷壁酸,但有革兰阴性菌类似的外膜层
外膜内层为分枝菌酸,外层为索状因子和硫酸脑苷脂或磷脂等的脂质双层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
罗琴固体培养基(L-J)
Middlebrook7H10或Middlebrook7H11培养基
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 扁边缘不规则 乳白色或淡黄色 外观干燥 常成颗粒状结节状或菜花样
兼性胞内寄生菌,耐干燥、酸碱、碱性染料、青霉素;怕湿热、酒精、紫外线、抗结核药物
可失去细胞壁变为L型细菌,易产生耐药性变异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脂质
毒力和脂质含量及成分密切相关
主要毒力因子,呈糖脂或脂蛋白形式,糖脂有佐剂活性。
海藻糖6,6’-二分枝菌酸(TDM,索状因子)
诱导抗炎细胞因子;促进肉芽肿形成;具有佐剂活性,促进抗原提呈细胞成熟
磷脂
刺激单核细胞增生,促进形成结核结节,与干酪样坏死有关
硫酸脑苷脂
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利于病菌长期存活
蜡质D(mAGP)
佐剂作用,与超敏反应有关
甘露糖脂
帮助细菌进入细胞,抑制吞噬体成熟,诱导抗炎细胞因子
蛋白质
Ⅶ型分泌系统,分泌培养滤过性蛋白和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
与细菌免疫逃逸和诱导超敏反应有关
结核菌素
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
荚膜
与细菌黏附,入侵细胞有关
抵抗吞噬及免疫因子杀伤
耐受酸碱
所致疾病
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和破坏的皮肤黏膜侵入,可侵犯全身组织器官
原发感染
初次感染,多发于儿童,最常见于肺部感染,易扩散
1~5mm飞沫核最易感染,引起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淋巴管炎、淋巴结肿大),形成结核结节
原发病灶内可长期潜伏少量结核分枝杆菌,成为持留菌或休眠菌,成为日后内源性感染的主要来源
原发后感染
多见于成年人,大多为内源性感染,称为复燃或再激活
病灶局限,不累及临近淋巴结,病变迅速且剧烈
免疫性
结核杆菌是兼性胞内寄生菌,主要靠细胞免疫
初次感染:病理过程
再次感染:免疫预防+超敏反应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集
呼吸道标本
痰和支气管吸出物
连续3天收集清晨从肺深部咳出的痰液5-10ml
尿液
清晨第一次尿中段15ml
粪便
脓血便5-10g
其他
脓液或分泌物直接从溃疡处采取
深部脓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
直接检查
干燥固定后做金胺O荧光染色或抗酸染色
分离培养
标本前处理(去污染p201
培养条件
用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L-J
孔雀绿:抑制杂菌生长
蛋黄:脂质生长因子
35℃5%-10%co2 高湿度黑暗环境
第一周每日观察 以后每周一次至第八周
生物学鉴定
免疫学鉴定
结核菌素试验(72小时后查验)
红肿硬结直径<5mm或无反应
阴性
红肿硬结直径≥5mm
阳性
卡介苗接种成功或未接种卡介苗和非结核分支杆菌流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红肿硬结直径≥15mm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坏死及淋巴管炎
强阳性
活动性结核病,尤其是婴儿
原发感染早期、患严重结核病或严重细胞免疫低下者
可能阴性
抗结核抗体IgG检测
IFN-γ释放试验
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
鉴别结核病、卡介苗接种后反应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防治原则
卡介苗接种(不推荐复种)
唯一结核病预防减毒活疫苗
来源于牛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在光照和暗处均不产生色素
包括快生长群和慢生长群
快
最常见的是鸟分枝杆菌,是艾滋病病人常见的机会致病菌
慢
在暗处为奶油色 曝光1h变为黄色或橘黄色
均属于慢生长群
产色菌
无论有无光都产生黄色或橘黄色色素
包括快生长和慢生长群
麻风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阳性、革兰阳性
胞内寄生菌,感染的细胞呈泡沫状,称为泡沫细胞或麻风细胞
唯一不能人工培养的细菌,抵抗力较强,耐干燥、低温
临床意义
通过呼吸道、破损皮肤黏膜、密切接触传播
瘤型麻风
形成麻风结节,患者有“狮面容”,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结核样麻风
自限性,麻风菌素试验阳性
包括皮肤损伤和局部感觉缺失的神经损伤
主要靠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