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生理学9:应激思维导图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生理学》第9章应激整理。推荐大家略微修改后再做使用,使用时可收起内容进行自我检测效果更佳。感谢大家的支持!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诊断学》胸部检查整理。推荐大家略微修改后再做使用,使用时可收起内容进行自我检测效果更佳。感谢大家的支持!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诊断学》腹部检查整理。推荐大家略微修改后再做使用,使用时可收起内容进行自我检测效果更佳。感谢大家的支持!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诊断学》肌肉骨骼系统检查整理。推荐大家略微修改后再做使用,使用时可收起内容进行自我检测效果更佳。感谢大家的支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应激
机体感受到各种因素的强烈刺激
为了满足其适应需求
内环境稳态进行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与重建
具有双重性
概述
应激原
定义
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分类
按性质分
按来源分
应激反应的种类
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
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
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
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改变及机制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机制
LSAM
结构基础
蓝斑是LSAM的主要中枢整合部位,位于第四脑室底、脑桥前背部,富含上行和下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上行纤维投射到杏仁体、海马和新皮质,是应激时情绪、认知和行为变化的结构基础,下行纤维投射到脊髓侧角,调节交感神经的活性和肾上腺髓质中儿茶酚胺的释放
此外,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还与下丘脑室旁核有直接的纤维联系,可能在应激启动HPAC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枢效应
兴奋、警觉、专注、紧张
过度激活则会产生焦虑、害怕、愤怒等情绪反应
与NE的升高有关
外周效应
增强心脏功能
调节血液灌流
改善呼吸功能
促进能量代谢
兴奋α受体减少胰岛素分泌,兴奋β受体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促进脂肪的动员
损害作用
相应器官的缺血缺氧
胃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
血小板数目增加,血液粘稠,血栓形成
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导致心肌缺血,严重时可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
HPAC
下丘脑室旁核是HPAC系统的中枢位点
上行纤维主要投射到海马、杏仁体,下行纤维通过分泌的CRH促进腺垂体释放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GC
蓝斑与室旁核有纤维联系,可通过释放NE调控室旁核的活动
应激时,来自躯体的应激传入信号,或者是经过边缘系统整合的下行应急信号,都可以促进室旁核CRH的分泌
适度激活可保持兴奋或愉快感
过度激活可导致适应机制障碍,出现焦虑、记忆力下降、食欲和性欲减退等
正常情况下GC每天分泌25-37mg,应激时可达到100mg
如果应激原很快消失,则GC也可很快恢复正常,但是也可以维持长期的高水平分泌
作用
维持血压
维持血糖
脂动员
对抗细胞损伤
GC诱导脂调蛋白上调,脂调蛋白可以抑制PLA2,进而减少膜磷脂的降解,起到膜稳定作用
抑制炎症反应
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和促炎介质产生
容易并发感染
抑制甲状腺和性腺功能,可导致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哺乳期泌乳减少等
胰岛素抵抗,血糖和血脂升高
其他神经内分泌反应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维持血糖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运动、情绪紧张、创伤、疼痛、手术等可以促进ADH分泌,也可以激活RASS
导致保钠排钾,重吸收水增多,血容量维持
β-内啡肽
和ACTH一样,都是来自于POMC前体
可以由腺垂体和其他免疫细胞合成
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同时在HPAC的抑制中起作用
甲状腺素下降
应激时的免疫反应
急性期反应和急性期蛋白
急性期反应APR
强烈应激原引起的一种快速防御反应
表现为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分解代谢增强、血浆蛋白含量的急剧变化
急性期反应蛋白APP
相关的一些血浆蛋白多肽称为APP
正常情况下,APP比较低,且保持稳定
APR时,某些APP升高,如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有些APP降低,如白蛋白、转铁蛋白等
属于分泌型蛋白,主要在干细胞中合成
生物学功能
抗感染
CRP参与激活补体系统且结合于细菌的细胞壁,发挥抗体样调理作用
抗损伤
抑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调节凝血与纤溶
凝血因子在早期增加,纤溶酶原在后期增加
结合运输功能
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等
细胞应激反应
热休克反应
概念
是生物体在热刺激或其他应激原作用下出现的以HSP表达升高为特征的细胞反应
HSR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应激反应
HSP分类
是一类广泛存在,结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
可分为组成性和诱导性
HSP功能
主要参与蛋白质的折叠、转位、移位、复性、降解等过程
其C端可以与新和成的或者已经变性的蛋白质的疏水区域结合,N端发挥ATP酶的活性,帮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复性,防止蛋白质的聚集
当不能复性时,HSP则协助蛋白质的降解
HSP可以增强细胞应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发挥非特异性保护的作用
HSP的表达调控
HSF通常与HSP结合形成单体,但是当应激时,HSP被新合成的或者变性蛋白质所竞争结合,从而导致HSF入核启动转录,导致HSP水平增高
氧化应激
由于内源性和(或)外源性自由基产生过多或者消耗减少,导致氧化-抗氧化稳态失衡,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反应
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心理自卫
应激与疾病
应激性疾病:应激所直接导致的,应激性溃疡
应激相关性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溃疡性结肠炎、代谢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癌症、抑郁症等
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心源性猝死
最严重的应激性疾病,其前奏往往是致死性心律失常
HPAC兴奋,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电活动异常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壁病变
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可影响胆固醇代谢,使得血液胆固醇水平升高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急性期反应可使得血液粘滞度和凝固性升高,促进血管损伤部位的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MI
高血压
激活HPAC系统和RAAS,导致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
GC持续升高可增加学管平滑肌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持续的交感兴奋可引起血管壁增生变厚
醛固酮与ADH分泌增加,可促进水钠潴留
应激与消化道疾病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FGID
具有消化道症状但是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或者异常生化指标的胃肠道疾病
可能与应激抑制胃肠道排空,刺激结肠运动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IBS
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腹鸣、便秘或腹泻等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改变
应激性溃疡
强烈应激导致,发生概率很大
原因
胃肠黏膜缺血
黏膜屏障功能缺失
其他损伤因素
应激与精神神经疾病
应激性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适应障碍
抑郁症
应激与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功能抑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应激与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应激性高血糖、血肿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增更多以及负氮平衡
防治原则
及时去除躯体应激原
注重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
合理使用GC
加强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