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课外、校外教育和三结合教育
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有需要的可以看看。
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主动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教育学的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解释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和教育艺术。
普通心理学大纲、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三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智力、人格【性格、气质、自我调控系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10 课外、校外教育和三结合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教育:学校、班级组织实施的课余教育活动
校外教育:由校外教育机构领导和组织的课外教育活动
两者的区别在于组织领导活动的主体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
联系
1.目标一致 2.有组织、有计划 3.互相配合
区别
统一要求和发展个性
共性发展
个性特长
强制与自愿
具有强制性
自愿参加
内容与形式
内容受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形式是班级授课
内容多样,形式灵活
教师在活动中的地位
教师主导
教师起辅助作用
学习方式
接受、练习为主
自主性探索为主
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科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2.科技活动 3.文体活动 4.社会活动 5.游戏活动 6.课外阅读活动 7.主题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合形式
1.个人活动
3.群众性活动(具有普及性)
2.小组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特点是自愿合作、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
1.自愿性 2.自主性 3.灵活性 4.实践性 5.广泛性
1.开放性 2.综合性 3.兴趣性 4.探究性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
3.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4.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5.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配合、互相促进
6.因地、因校制宜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
家庭教育
作用:教育子女是家庭的基本社会职能;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发展和补充;家庭教育史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特点: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方法多样化
1.和谐的家庭环境 2.对孩子的要求合理、统一 3.理解和尊重孩子 4.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社会教育
定义: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途径和形式:1.社区(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2.校外机构 3.大众传媒
与学校的关系: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三结合
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关系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