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性溃疡思维导图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穿透黏膜肌层的胃肠道黏膜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胃(胃溃疡)或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溃疡)近端数厘米处。
编辑于2022-02-02 15:23:27消化性溃疡
临床表现
症状
典型症状
上腹痛
a、节律性:GU餐后痛;DU饥饿痛、夜间痛、进餐缓解
b、周期性: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个月,有季节性
c、慢性
d、药物可缓解性:抑酸剂或抗酸剂
非典型症状
上腹胀、上腹部不适、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无症状
无腹痛及消化不良症状,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多见于长期服用NSAIDs患者及老年人
体征:剑突下、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
辅助检查
胃镜及活检:金标准
a、确定有无病变、部位、分期
b、鉴别良恶性
c、评价治疗效果
d、合并出血者可给予止血治疗
e、合并狭窄、梗阻病人给予扩张或支架治疗
f、EUS:评价胃或十二指肠壁、溃疡深度、溃疡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淋巴结数目及大小
上消化道造影
适用人群
a、了解胃的运动情况
b、胃镜禁忌者
c、不愿接受胃镜检查或无检查条件
诊断
直接征象
龛影、粘膜聚集
间接征象
局部压痛、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狭窄、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及球部畸形
CT
对穿透性溃疡会穿孔价值高
实验室检查
HP
血常规、粪便隐血
诊断
典型或非典型的临床表现or NSAIDs服药史+结合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鉴别诊断
其他引起慢性上腹痛的疾病
慢性肝胆胰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与PU并存
胃癌
胃镜下:溃疡形态不规则、常>2cm,边缘呈结节状、底部凹凸不平、覆污秽状苔
促胃液素瘤(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卓-艾综合征)
定义: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促胃液素水平升高,高胃酸分泌,大多为恶性
临床表现
a、消化性溃疡:多发、部位不典型、易出现并发症,对常规抗溃疡药物疗效欠佳
b、腹泻:主要为渗透性腹泻,也可出现分泌性腹泻
c、脂肪泻:高胃酸是肠液呈酸性,脂肪酶再酸性环境中失活,使甘油不能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脂肪滴吸收困难,表现为大便量多,奇臭和消化不良。
常见部位
三角区:胆囊与胆总管汇合点+十二指肠第二部部分与第三部分交界处+胰腺颈部与体部交界处组成的,少见与胃、肝脏、骨骼、心脏、卵巢、淋巴结等
检查及治疗
增强CT或MRI,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
目标: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愈合、预防复发、避免并发
药物治疗
抑酸
H2受体拮抗剂
法莫替丁:20mg Bid治疗剂量;20mg qn维持剂量
雷尼替丁:150mg Bid治疗剂量;150mg qn维持剂量
PPI:质子泵(H+-K+-ATP酶抑制剂)首选
奥美拉唑:20mg qd治疗剂量及维持剂量
埃索美拉唑:40mgqd治疗剂量;20mg qd维持剂量
泮托拉唑:40mgqd治疗剂量;20mg维持剂量
雷贝拉唑:20mgqd治疗剂量;10mg维持剂量
根除PH
1种PPI+2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喹诺酮、四环素)+1种铋剂
保护胃黏膜
铋剂
酸性溶液中呈胶体状,与溃疡基底面蛋白形成复合物,保护粘膜不受侵害
短期应用后血药浓度(5-14ug/L)在安全阈值(50ug/L)之内,主要由肾脏代谢
弱碱性抗酸剂
铝碳酸镁、磷酸铝、氢氧化铝凝胶等
a、中和胃酸
b、促进前列腺素合成
c、增加粘膜血流量、刺激胃黏膜分泌HCO3-和粘液
谷氨酰胺奥磺酸钠颗粒
谷氨酰胺
a、促进胃肠黏膜上皮合成
b、抑制阿司匹林等所致溃疡
c、抑制胃蛋白酶等产生
奥磺酸钠
作用于有炎症的粘膜,有抗炎作用
治疗时间
抑酸药物:4-6w
DU:PPI4W
GU:PPI6-8W
根除PH:1-2w
治疗时间可合并
可继续维持治疗时间不等
病人教育
精神、药物、饮食
内镜及外科治疗
内镜
方式
a、溃疡表面喷洒蛋白胶
b、出血部位注射1:10000肾上腺素
c、出血点钳夹
d、热凝固术
策略
a、活动性动脉出血-PPI+内镜下治疗,必要时血管介入或手术
b、裸露血管-PPI+胃镜下治疗
c、血凝块-PPI+必要时胃镜下治疗
d、溃疡不伴血迹-PPI
手术
适应症
a、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经药物、胃镜及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时
b、急性穿孔、慢性穿透溃疡
c、瘢痕性幽门梗阻,内镜治疗无效
d、GU疑有恶变
特殊类型
复合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多见男性,幽门狭窄、梗阻发生率高
幽门管溃疡
餐后很快发生疼痛,易出现油门梗阻、出血、穿孔
球后溃疡
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严重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胆总管引流障碍,出现梗阻性黄疸
巨大溃疡
直径>2cm,常见于有NSAIDs服用史及老年病人,并不一定是恶性
老年人及儿童期溃疡
老年人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疼痛多无规律,较易出现体重减轻和贫血
儿童腹痛可在脐周,时常出现恶心或呕吐
难治性溃疡
并发症
出血
DU较GU多见,PU病人的慢性腹痛在出血后常减轻
穿孔
溃破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突发剧烈腹痛,持续而加剧、先上腹后全腹
体征:腹壁板样僵直、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可出现休克
穿透于周围实质性脏器,如肝胰脾
腹痛规律改变:变为顽固或持续
穿破入空腔器官形成瘘管
幽门梗阻
上腹胀痛、餐后加重,呕吐后腹痛可缓解,呕吐物为宿食
体检可见胃蠕动波、闻及振水声
多有DU或幽门管溃疡所致
癌变
DU一般不癌变
病因和发病机制
损伤
胃酸和胃蛋白酶
GU以粘膜防御功能降低为主
DU以高胃酸分泌为主
胃蛋白酶原在酸性环境下激活
HP
药物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双膦酸盐、西罗莫司
饮食等
大量饮酒、长期吸烟;合并巨细胞病毒、TB、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
其他疾病合并
促胃液素瘤、克罗恩病、肝硬化、慢阻肺、急性心梗、脑卒中等
防御修复不足
粘膜防御与修复异常
PPI是酸依赖性的,由于酸性胃液中不稳定其肠衣在小肠PH>=6时溶解,是PPI释放吸收入血;同时治疗GU时,需排除胃癌性溃疡,因PPI会缓解症状,长期服用可能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