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3-2.4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二章第三节和第四节课程设计与开发思维导图,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三部分。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五章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五章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四章第六节学习与技能的形成,在教学心理学中,技能分为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两种技能的形成都有各自的过程、特点和相关理论,以及可以对之采取的措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2.3课程设计与开发
课程设计
指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
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的概念
指通过分析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儿童(学生)
课程开发的模式
目标模式
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表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代表人物:泰勒(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原理
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教育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效果
过程模式
代表人物:斯滕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
情境模式
代表人物:劳顿(英)——文化分析
2.4课程实施与评价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概念
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实施的取向
忠实取向
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课程计划的程度
相互适应(互相调适)取向
创生取向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概念
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活动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
首先由被誉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泰勒提出
关注预期目标,是以目标为中心展开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目的(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代表人物:斯克里文
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关注非预期目标或实际结果
CIPP评价模式
代表人物:斯塔佛尔比姆
四个步骤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