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五章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五章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四章第六节学习与技能的形成,在教学心理学中,技能分为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两种技能的形成都有各自的过程、特点和相关理论,以及可以对之采取的措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5.3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的成分
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根据情绪的内容,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四种
心境
是一种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感染性)、长期性(持久性)
激情
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环境中产生的刺激做出适应性反应
情感的种类
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道德感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
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活动的动力
美感
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及艺术美感等
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认为情绪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刺激-生理反应-情绪
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刺激-丘脑-情绪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强调情绪的产生源于大脑皮层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景的估计;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产生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
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大脑皮层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认知-生理结合说)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
情绪状态是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是人知觉到刺激事件有害或有益后产生的反应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系统与认知、动作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核心动力
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爆发性和冲动性
不稳定性和两级性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较大,具有不稳定性,且两级性明显
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
内隐性指中学生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表现为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
心境化和持久性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忧郁
是中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消极情绪表现
恐惧
中学生常见的恐惧情绪有社交恐惧和学校恐惧
孤独
是青春期一种常见的情绪感受,是自然的、正常的,它标志着中学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
愤怒
中学生由于思维片面、偏激,控制冲动的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愤怒情绪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良好情绪应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敏锐觉察情绪
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正确调整情绪
合理宣泄法
注意转移法
意志调节法
幽默法
补偿法
有效表达情绪
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中学生意志的发展
意志和意志行动
意志
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
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是指意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过程
包括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活动的关键环节和完成阶段)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双趋(式)冲突
也称接近-接近型冲突
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的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双避(式)冲突
也称回避-回避型冲突
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趋避(式)冲突
也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多重趋避(式)冲突
也称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个体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对其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时,个体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审慎地权衡利弊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意志品质
自觉性(独立性)
果断性
坚持性(坚韧性)
自制性(自制力)
中学生意志的发展特点与培养
特点
采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强
意志行动由易受暗示性向自觉性发展
意志行动由草率向果断性发展
意志行动的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坚持性品质逐渐形成
意志行动对行为的调节能力增强,自制力逐渐成熟
培养
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
发挥榜样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针对学生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