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班级管理学
班级管理学包括班级管理的功能、原则、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班级活动的分类、组织和原则,还有班级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等。
编辑于2022-02-11 10:02:23班级管理学
班级管理
功能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有助于锻炼学生呢管理,班级组织中存在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系
原则
全员激励
自主参与
教管结合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情通理达
平行管理
既对个人教育,也对集体教育
协调一致
内容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问题
班级中学生的特点与管理问题
班级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任务
研究基本该概念、范畴,构建理论体系
对实践进行科学地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
把原理应用于实践,使班级管理科学化
提高班级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
建立和完善中国本土化的班级管理学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
问题-课题-解决
教育诊志
问题-专家、集体-解决
教育叙事
收集材料,分析,研究教育现象,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
并对故事i现象或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
班级活动
分类
常规班级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
实践性活动
组织
现象讨论
角色体验
情境熏陶
事件处理
原则
教育性
针对性
整体性
开放性
多样性
主体性(学生为主)
连续性
知识性
易操作性
创造性
历史发展
提出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
重要手段:用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
影响
①马克斯·韦伯“权力分层”
一个人或部门只受一个上级指挥且只对一个上级负责
②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关爱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③行为科学,凯特尔夫妇《钢性纪律》1976年,“还教师以权力”
帮助学生演练正确行为、消退不良行为、赞赏良好行为、反馈进步行为
魏书生“以关注学生的优点进步为主”
④权变管理理论(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1964年维克托·弗鲁姆“期望理论”
其他:多元智力、破窗、Z、博弈、钟摆、角色、领导方式、建构主义、模糊管理、木桶
班级组织
观点
社会体系论
社会组织论
班级集体论
参照集体论
初级群体论
活动共同体论
师生关系
教学型
伦理型
“为人师表”
生生关系
学习型
友伴型
规模
中学规模45-50人,小学40-45人
影响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
学生获得个别指导的机会
学生获得教师期望的水平和程度
课堂纪律环境;学业成绩
最佳规模“15-25人之间“
编制方式
弹性班级与刚性班级
行政班级与教学班级
同质班级与异质班级
全纳教育班级
无班级授课制(自由选课 和弹性学制)
班主任专业发展
内容
专业信念
专业知识
教育学
心理学
管理学
道德教育
班级经营
心理辅导
团体活动组织
专业能力
组织和管理班集体
班级发展和规划
研究和指导个别学生
与家长和科任老师沟通
班级管理的研究
专业人格
专业发展意识
终身学习
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精神关怀
班集体建设
理论沿革
苏联时期
1920年,马卡连科和克鲁普斯卡娅提出,苏霍姆林斯基、孔尼科娃、比得洛夫斯基进一步研究
有共同价值、共同活动目的与任务,具有凝聚力的高度组织起来的才是集体
1950年代
学习和模仿苏联
1960年后
开始自我探索,但主要强调集体性,强调集体对个人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
转向学生主体性研究,强调集体对学生个体主体性的影响
发展阶段
初级
组织和教育集体
中级
指导集体自我管理
高级
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主要环节
“戴明环”
计划
学期计划
阶段计划
月计划
周计划
具体活动计划
可操作性、与学校大方向一致、通过民主程序确认
总结
班级工作的基本情况,教育活动,成绩和问题
班级工作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由表及里
班级工作的体会和建议(平时积累,有意义的小事,做理论分析)
执行
检查
重视班级管理的过程性评价
评价标准要立足全面,重视综合评价
设计好“阶梯型”的评价激励机制
整合多方面评价主体力量
处理
魏书生
计划系统
班会作决策
检查系统
班级成员是执行者、检查监督者
反馈系统
总结评议
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标准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合群能力
公正、责任感
学习成绩
选拔
观察
自荐
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
绩效管理理论
制定班级计划(可操作,可衡量,与学校一致)
做好实施过程的辅导和鼓励
客观评价计划目标达成度
奖励强化发展动力
自主管理理论
自我评价(分析说明书)
相互分析
过程考核
全员参与管理理论
制定班级量化考核表(让每个人知道在班级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让一切行为有规矩)
班级环境管理
物理文化环境
教室布置
活动设施
卫生状况
制度文化环境
班级公约
文明礼仪
学习常规
考勤常规
基本规范
卫生值勤
奖惩
自下而上
建立和健全奖励机制
激励能达到激励先进和带动后进的双重教育效果
开展组间竞争
精神文化环境
表现
班风
功能
凝聚
制约
激励
导向
班级发展目标
树立共享目标
培育优良班风
树立集体舆论
营造和谐氛围
班级辅导
“学困生”与学业辅导
产生原因
家庭
社会
自身
辅导策略
自卑感较重的学生
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
情绪,调整到理智、冷静状态,找出失败原因
对学生积极评价
给学生以积极的成就期待
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
坚持力较差的学生
从课堂入手,让学生融入其中
作业分层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从基础学起,建立自信
生活在不利家庭环境的学生
爱心
诚心
丧失进取信心的学生
关爱
具体指导
帮助融入
多元评价
成功经验的获取
“问题学生”的辅导
界定
学习成绩
思想品德,行为方式
心理,生理的偏差
转化策略
从外部
家庭因素:建议家长改教育方式,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发现孩子的优点
教师因素:在“问题”群体中树立“榜样”转化师范教育
慎重给学生“下结论”
疏散问题学生之间的联系
从内部
关爱,爱护
心理辅导和行为治疗
帮学生投入到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去
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
从个案寻找转化策略
班主任写案例,点点滴滴地记录
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教育提供借鉴
从相关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