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理论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理论思维导图,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材料题),第三章材料题全部考点,包括: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这是一张关于教资综合素质的法律法规内容之学校在校期间受伤,包含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教师可以了解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师职业道德 相关理论
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对象、目的任务、工具)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理性、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教师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目的:把青少年培养成五育全面发展的人; 任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纪要发展实力和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教师劳动工具的特殊性
主要:教材、教具(PPT、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和关键的使用) 此外: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知识和才能、传授知识的技巧和本领。
教育实践中的罪恶 (四恶:钱权名色)
物欲型罪恶(钱)
乱收费、向家长索要勒索
权欲型罪恶(权)
对教师同事:玩弄权术、尔虞我诈、争名夺利; 对学生:不正当行使教育权力实施不恰当的体罚和心理惩罚
名欲型罪恶(名)
追求虚荣、欺世盗名
情欲型罪恶(色)
师生恋(主要指中学生)、对学生的偏爱溺爱;同行之间的嫉妒、教学过程中情绪失控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 (三点:幸福、公正、良心)
教师幸福 (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
精神性
感性幸福(强调物质享受)+理性幸福(对精神活动的关注)
关系性
也称“给予性”和“被给予性” 给予性:指教师的使命是给予而非索取,倾其所有教育学生; 被给予性:劳动成果建立在交流之上,同学学生的反馈肯定教师自身。
集体性
任何一个学生取得的成就都是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
无限性
教育在时间上的延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
教师公正
公正
对等性:一视同仁; 可互换性: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是否能接受自己原先的承认的法则
教育公正 (三原则)
保证原则
首先保证每个人受教育权的实现
机会平等原则
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在平等条件下,享有开发自身潜能、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
补偿原则
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使不同群体或阶层之间达到一种持平状态
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偏爱,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教师良心
良心 (三种特性)
内隐性
藏于心中不外显,但教师是否良心的表现会通过具体行为外显出来
神圣性
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体验
基本性
良心是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责任的反映
教师良心的表现
恪尽职守
教师与社会
教师的任务:促进个体社会化
自觉工作
教师与自身
通过勤奋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爱护学生
教师与学生
团结执教
教师与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