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文学史第4章-50至70年代文学
四、50至70年代文学1949~1977
一篇关于小学教育学,包含小学生的成长、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教育学思维导图,内容总结了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等。
华南小教914 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分享了 小学E源流、小学教育特性、小学学生、小学教师、小学E目标、小学E内容、小学E环境、小学E活动、小学E评价的内容,一起来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文学革命和“五四”新文学
现代文学史-第二第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
现代文学史【绪论1.1】
现代文学史
现代文学史之沈从文
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
现文史【30诗歌2.8】思维导图
现文史
现文史导图笔记
十七年 1949~1966 文革文学1966~1977
1.概述
一、基本情况
1949~1966“文革”爆发。十七年文学
特点
1.革命现实主义
2.左倾思潮干扰,发展轨迹曲折起伏
二、文代会
三、50年代中期文学三大论争
1、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2、《红楼梦》研究
3、反胡风集团的斗争
四、“双百方针”
2.“十七年”的小说
3.“十七年”的诗歌
概述
1. 时间
2. 特点
建国初期,歌颂
李季《玉门诗抄》、《生活之歌》被称为“石油诗人”
阮章竞《新塞外行》,芦荻《田园新歌》,流沙河《农村夜曲》,田间《马头琴歌集》,闻捷《天山牧歌》
3.
“十七年”的戏剧
初期
50年代末。60年代初
话剧民族化
历史剧
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田汉《关汉卿》、《文成公主》
曹禺、于是之《胆剑篇》,丁西林《孟丽君》
老舍与《茶馆》
主张
"为人民而写作"
主要作品
1950第一个剧本《方珍珠》
1951《龙须沟》
1965话剧《茶馆》
《茶馆》
三幕剧
戊戌变法后中国社会现实
辛亥革命失败后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时期
三个时代三个社会
人物
茶馆老板:王利发
勤勤恳恳的中下层生意人
委曲求全,四方逢迎,心地善良
上吊自杀
旗人:常四爷
耿直刚正、豪侠仗义
“大清国要完了”被抓大牢
茶馆房东:秦仲义
新兴民族资本家
艺术特色
①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三个历史时段的纵向时间
②典型的艺术人物塑造
③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北京方言,个性化体现
艺术成就
“十七年”的散文
杨朔、秦牧、刘白羽
文革文学1966~1977
#
时间:1966.5-1976.9十年文革
结束:1976清明前后,“天安门诗歌”运动,转折点
前奏: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1.“文艺黑线专政论”是《纪要》的核心
“黑八论”
“写真实”论
“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
“现实主义的深化”论
反“题材决定”论
“中间人物”论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①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②《纪要》的核心是“文艺黑线专政论”,把1949年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
③践踏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全盘否定了30年代以来,特别是建国后17年的文艺成就。
④提出了“根本任务论”“三突出”“主题先行轮”等一整套理论,造成了文艺理论领域的大混乱。
文艺理论
“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沙家滨》
“阴谋文艺”的理论依据
“根本任务论”
“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根本任务论”服从灭"资"兴"无"的政治需要,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
“三突出”
①就是“在所有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②这是从“根本任务论”出发定制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完全违背了文艺创作的规律,导致文学创作的公式化,使文艺丧失独创性。
“主题先行轮”
文学创作必须与走资派作斗争的主题出发,设置作品构架,然后再找到生活中素材编故事。
两类文学
子主题
“地下文学”
张扬《第二次握手》
浩然
《金光大道》主要内容
代表作
①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代表之一
②描写的是,解放初期华北一个村庄,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组织和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③表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尖锐复杂的斗争,歌颂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处女作《》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