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教育史-古希腊
考研教育综合333知识点整理,外国教育史-古希腊思维导图笔记。
编辑于2022-03-08 14:16:59古希腊教育
教育制度
古风时期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
地理和政治背景
平原→农业→专制(举国皆兵)
教育特点
①教育目的:培养英勇果敢、保卫国家的战士
②教育内容: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的学习
③教育方法:野蛮训练和鞭笞
④教育管理:国家控制,被视为国家的事业,具有阶级性
⑤重视女子教育
教育体制
①婴儿出生经长老检验
②7岁后送至国家教育场所,学习五项竞技
③18岁后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埃弗比)
④30岁成为公民
雅典教育
地理和政治背景
半岛→商业→奴隶主民主政体
教育特点
①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
②教育内容:重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既重视体育训练,也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
③教育方法:温和,具有公民色彩
④教育体制: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重视国家教育和私立教育的发展
⑤忽视女子教育
教育体制
①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
②7岁前在家接受教育,重视游戏和玩具的教育作用
③7岁后女子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④7~12岁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校私立,收费)
⑤13岁后一面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另一面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
⑥16岁后少数可以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⑦18岁后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
⑧20岁成为正式公民
古典时期的教育
智者派教育
智者的内涵
“智者”又称诡辩家,荷马时期指具有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具有治国能力的人,同样被称为智者;后期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的思想特征
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
教育目的
教人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即训练公民和政治家
教育贡献
①推动文化传播,扩大教育对象:以钱而不是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
②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传播文法、修辞、哲学等内容,西方教育史上沿用千年的“七艺”中前“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学)就是由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③出于培养政治家的教育目的: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④重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把道德与知识作为主要内容
⑤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职业教师取代大众教师
⑥丰富了古希腊的教育思想:智者们的教育思想已经包含了全部古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
教育目的
培养治国人才(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三论
德育论
主要内容
①智德统一观
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联系
道德是人间的实践的道德
②知识即道德
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
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
道德是可教的
③道德可教
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学会做人,让人拥有德行
寻求道德的“一般”,即追求真理,总结共性
身教重于言传
④德育内容:培养人具有正义、勇敢、节制、智慧四种美德
评价
①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雏形
②在该时代,“智德统一”的见解相较于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理论有着明显的进步
③“知识即道德”的观念不完善,忽视了道德的其他方面,如情感、行为等
智育论
治国者必须有广博而有用的知识;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数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体育论
锻炼使人健康
苏格拉底方法
含义
“苏格拉底方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内容
①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
②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③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④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优点
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局限性
①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②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③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苏格拉底教育活动
主要事业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共教育;不收取学费;以演讲、谈话的方式在各种场合进行;教育对象广泛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
①教育的现实目的: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②教育的终极目的:促使“灵魂转向”,发展人的善性和理性
理论基础
学习即回忆
教育作用
理想国的建立和维持主要通过教育来实施,以英才教育为中心,实施考核
教育内容
提出来广泛的教育内容(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与智者的“三艺”合称“七艺”
教育体制
①论学前教育
重视早期教育
主张教育由国家控制,实行儿童公养公育
寓学习于游戏
教育应从音乐和故事开始
经过体育锻炼
②论普通教育
情感教育为主
重视音乐和体育
和谐教育
③论高等教育:培养哲学王,终身受教育
男女平等的教育
评价
优点
①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②主张教育与政治结合
③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
④重视体育训练
⑤将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列入教学科目
⑥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⑦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平等教育
⑧注重早期教育
⑨主张课程与实践相结合
⑩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将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⑪《理想国》中教育观的积极因素,对后来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长期影响
局限
过度强调一致性,忽视了个性发展;拒绝改变,不让体育和音乐翻新
教育活动——创建学园
学园
简介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建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
特点
①科目:科目众多,尤其重视哲学、天文、音乐、数学
②方法:讲解、讨论、思辨相结合
影响
古希腊科学与哲学中心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
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
灵魂论
人的灵魂由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构成
营养的灵魂——植物的灵魂 感觉的灵魂——动物的灵魂 理性的灵魂——人的生命
非理性灵魂包括营养的灵魂和感觉的灵魂
理性灵魂领导非理性灵魂
灵魂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①人也是动物,人身上有动物性的东西,但人有理性
②教育要发展人的理性
③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为教育的重点,教育通过德智体美发展理性
教育作用论
①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人形成的三要素:天性、习惯、理性,天性和习惯受理性领导)
②教育在人的形成中不是万能的(白板说,突出后天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
教育制度
国家管理教育(普遍的公立教育+教育立法)
德育论
①伦理思想是进行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中庸)
②强调实践道德的重要性,道德实践才能形成德行
③动机与效果统一,知与行统一,主观与客观统一
和谐教育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和谐教育是指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自由民的教育,以提高一切文化素养为目的,学习广博的文化知识
自然教育与年龄分期论
自然教育
首次提出教育要效法自然
年龄分期论
0~7岁,家庭教育阶段:以体育和游戏为主,不主张学习知识
7~14岁,初等教育阶段:进行智育,接受(自由教育)
14~21岁,中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哲学、科学、后四艺教育(自由教育)
教育活动——吕克昂
吕克昂
简介: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古希腊高等学府
特点
①科目:多学科建设,重视哲学
②科研:重视科研,建立实验室、博物馆、图书馆等研究场所
评价
希腊化时期的著名学府,后来与学园一起并入雅典大学
古希腊教育拓展
分析
述评苏格拉底的德育论
简介
观点
评价❤
论苏格拉底法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异同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论《理想国》的教育观
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论自由教育
希腊三哲是智者吗
名词解释
学园
吕克昂
自由教育
”七艺“
知识即美德
拓展思考题
如何评价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
如何评价苏格拉底法
如何评价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何为自由教育,对自由教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