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教育史-西欧中世纪
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西欧中世纪知识点梳理汇总,主要包括教育制度之基督教教育和教育制度之世俗教育两部分内容。
近现代主要教育家思维导图:英国的近现代教育家、法国的近现代教育家、美国的近现代教育家、俄国(苏联)的近现代教育家等等
外国教育史之日本近现代教育制度,导图讲述了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改革等。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俄国(苏联)近现代教育制度知识点梳理汇总,主要包括彼得一世的改革、国民学校章程、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统—劳动学校规程》、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教育制度之基督教教育
教育实践
教育形式
教会教育
教育机构
修道院学校(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
主教学校(城市)
教区学校/堂区学校(乡村)
教育目的
培养教徒
教育内容
灌输、体罚、口授、背诵、个别教学
教育思想
神学世界观
确立了超理性的信仰权威,丰富道德体系,敬畏上帝
神学儿童观
儿童接受基督教教育,约束惩戒儿童,使儿童丧失主体性和主动性
神学知识观
神学知识是最高知识,神学高于任何学问
神学目的论
培养信徒,传播宗教
评价
积极影响
①基督教是超越种族的存在,肯定世界是统一的、有规律的文明体
②基督教思考人生,呼吁平等,含有辩证法的思想,哲理性的论证人生
③及基督教强调人的精神与道德,培养人的灵魂与智慧
④基督教区别理性与信仰,讨论了人类的知识观
消极影响
①崇尚神性,阻碍科学发展
②愚弄百姓,束缚思想,基督教也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③阻碍世俗文化与思想的发展
教育制度之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
简介
宫廷学校是一种设立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典型学校
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阿尔琴管理的法兰克王宫的宫廷学校
主要学习“七艺”、拉丁语、希腊语,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培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的官吏
宫廷学校是欧洲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之一
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一种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是相适应的。
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教育阶段
家庭教育阶段(0~7、8岁)
在家接受母亲的教育,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及身体的养护
礼文教育阶段(7、8~14岁)
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学习礼节、行为规范、知识技艺、军事训练
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
重点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优点
中世纪倍受歌颂的“骑士精神”,培养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的实际应用人才,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规范。对主人和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中慷慨豪侠,形成了中世纪的骑士文化。
局限
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注重本领,使其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骑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播并不重视
中世纪大学
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后,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于是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产生原因
在政治经济上
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之后,社会处于稳定,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好。
在文化交流上
新兴市民阶层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十字军东征复兴了西欧地区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在传统教育自身方面
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波隆那大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
特点
办学总体特征
自治和自由
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教育体制
“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
课程设置
文、法、神、医
学位制度
已有学位制度,“硕士”“博士”学位
讲演和辩论
意义
①在权力上
中世纪大学保留了高等教育自由、自治的优良传统,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②在思想上
动摇了人们盲目的宗教信仰,讲求实效和理解力,对传统的死记硬背等教学法有了突破。
③在制度上
现代大学的雏形和渊源。
④在局限性上
宗教色彩浓厚。
城市学校
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的世俗性质的初等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基尔特学校)。
①在领导权上
领导权大多属于行会和商会
②在教育内容上
以读、写、算及与商业、手工业相关的世俗知识为主
③在培养目标上
培养从事手工业、商业的职业人才
④在学校性质上
世俗性质的初等学校
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出现的新型学校,它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成长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