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班级
班级知识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班级的含义、班级的产生与发展、班集体、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模式、班级文化。
德育的基本原则即: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的实施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和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德育教育的三结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班级
班级的含义
概念
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 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
特征
学习性、不成熟性、教育性、社会性
地位
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学校行政体系的最基层行政组织
建立和培养班集体的基础和条件
班级的产生与发展
1、最早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埃拉斯莫斯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最早提到关于班级授课制的理念
3、在中国,班级授课制最早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中采用
4、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堂,全国范围内开始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班集体
班集体是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 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基本特征
明确的共同目标 (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认识、行动上保持一致 相互之间形成依存性
合作目标
只有自己与他人都达标了, 自己目标才能实现
目标相同,利益与共
成员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竞争目标
只有与自己有关的其他学生不能达标, 自己目标才能实现
个人目标
自己和他人都在实现各自目标, 彼此之间好不相干
一定的组织结构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可以是明文规定,也可以是无形的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构建原则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首要原则 其他原则与其发生冲突,都必须无条件服从这一原则
目标一致的原则
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形成与发展
组建班集体阶段
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尽快掌握熟悉班级和学生的整体情况 注意发现、选择和培养积极分子
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提高班级的吸引力
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班级出现新特点,同学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友谊加深
班级积极分子已涌现出来,集体有了骨干力量,班级核心初步形成
班级行为规范和目标还没有形成,尽快组建班委,指导学生工作, 增强班级凝聚力,贯彻班级规章制度实施
班集体的形成发展阶段
班集体有了较稳定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
班级目标已经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是非观念增强,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已成
班集体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班主任根据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争创优秀班集体 同时针对班内不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从整体提高全班同学素质
教育作用
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组织结构
构成要素
团支部
班委会
小组(班级管理中的基层组织)
科代表
概述
着眼于实现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的管理目标,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动地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着力于班级目标的实现
全面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班级发展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民主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班级管理
本质
动态过程。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手段,带领学生对班级 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
对象
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对象是学生
主要手段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途径
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互动关系。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 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班委)的管理结合起来,构成班级管理
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
根本目的
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平行管理
班主任即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影响去管理集体 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
班级民主管理
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管理方式
班级目标管理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的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又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办法
德鲁克提出,理论核心:将传统的监控式的管理模式转化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 以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能更好的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每个班级特有 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
分类
班级文化的“硬文化”
显性文化,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 指教室及其中的一切,由教室引导下创立的有效教育空间
物质文化
例子:墙壁上名言警句,黑板报,艺术长廊,班训班风标语等
班级文化的“软文化”
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
各种班级规约,构成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
观念文化(精神文化)
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
行为文化
因制度和观念引发,从学生身上表现出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