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提示】已经研究成熟的问题不可以作为课题来源。
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主动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教育学的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解释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和教育艺术。
普通心理学大纲、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三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智力、人格【性格、气质、自我调控系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11.2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确定研究课题(首要条件)
课题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提示】已经研究成熟的问题不可以作为课题来源
基本要求
1.新颖、有价值 2.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具体明确 4.可行性
文献检索
文献种类
根据加工程度
零次文献(未正式发表或尚未形成正规载体的)书信、论文手稿、笔记
一次文献(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
二次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提要、文摘)对一次文献形式上加工
三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百度百科大全)对一次文献在内容上加工
根据文献功能
事实性文献(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文物、教育史学专著等)
工具性文献(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检索咨询的文献)
理论性文献(理性认知)提供理性认知的文献
政策性文献(提供政策依据的文献)
经验性文献(感性认知)提供感性知识的文献
基本过程
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
检索方法
顺查法
按时间范围,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由远及近,有旧到新,可查全
逆查法
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始点,由近及远、由新到旧,易漏查
引文查找法(跟踪法)
以掌握的文献中的引用文献、参考文献为线索进行查找(滚雪球式)
综合查找法
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
要求
1.全面性(检阅要全面)2.准确性(检阅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 4.善于思索
作用
1.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的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
【表述时应注意研究假设的科学性、推测性、明确性、可检验性、间接性】
划分标准
性质和复杂程度
1.描述性假设“大致轮廓、外部表象”
2.解释性假设“质”
3.预测性假设“预测发展趋势”
假设的形成
归纳假设(基于观察基础上进行概括、推论提出的经验定论)由下到上,个别到一般
演绎假设(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推出某特定假设)自上而下,一般到个别
研究假设(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关系/不同)
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
研究对象的抽样范围和方法
基本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全体) 2.样本(若干个体的集合)
3.取样(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个体的过程)
选取样本的基本要求
1.明确规定总体 2.保证抽样的随机性
3.使抽样具有代表性 4.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
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
1.课题本身的客观条件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统计抽样的基本原则
取样的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随机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随机抽样
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定量分析
集中量数
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数”
差异量数
离散趋势(方差、标准差)“三差一距”
地位量数
所处位置(标准分数、百分等级)“分”
相关系数
两列变量间的相关度分析(积差相关)“相关”
定性分析
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
过程和方法
1.资料的审核 2.资料的分析 3.归纳分析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比较
得出结论
撰写成文
一般有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实验报告及论文等几种形式
教育调查报告的构成: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建议、附录
教育实验报告的构成: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附录
学术论文的构成: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序论、本论、结论)、结论、讨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
【拓展】取样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