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胸廓与肺脏检查
胸廓与肺脏检查:胸壁静脉的正常状态:胸壁无明显静脉可见;胸壁静脉的异常状态: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
1.后遗效应 2.反常的兴奋现象 3.耐受性、依赖性(诱导肝药酶代谢、戒断症状) 4.急性中毒 (解救原则:清除毒物 (洗胃或灌肠)。
填写详细准确的描述,有助于发布的导图获得更多的浏览、点赞和收藏...
心脏检查思维导图:包含触诊,叩诊,听诊,(由于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受检者一般取平卧位,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放置;若受检者取坐位,板指则与肋间垂直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胸廓与肺脏检查
胸部体表标志
1.第七颈椎棘突 2.胸骨角、腹上角;肩胛下角、肋脊角 3.(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腋前、中、后线);(后正中线、两条肩胛线) 4.肩胛上、下、间区 5 .肋间隙 → 腋窝
胸部
颈部以下和腹部以上区域
主要由胸壁、胸廓、乳房、气管、肺脏、心脏、淋巴管、血管、食管和纵膈构成。
意义
1、准确描述胸部脏器在胸廓内的位置和轮廓
2、描述异常体征的位置和范围
3、标记胸部穿刺(如骨骼标志、自然陷窝、人工划线与分区可起辅助作用)
骨骼标志
  
自然陷窝

人工划线与分区
视诊
视诊——胸壁静脉的检查
胸壁静脉的正常状态:胸壁无明显静脉可见
胸壁静脉的异常状态: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
常见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伴有侧枝循环形成时
指胸壁的静脉血流方向若自上而下,则为上腔静脉阻塞
检查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的方法:指压法
触诊
胸廓扩张度
目的:测量受检者在平静呼吸时深呼吸时两侧胸廓动度是否对称
测量体位:胸廓前下部、背部

背部检查正常时:1.两拇指随胸廓活动而对称性的离合;2.两侧胸廓呈对称性的张缩
异常
胸壁触诊
胸壁压痛
正常:无压痛
异常: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软组织炎症等患疾时,有局部压痛;白血病——胸骨压痛
皮下气肿
产生机制:肺、气管或胸膜破裂后,气体逸出存积胸壁皮下组织称为皮下气肿
临床意义:常见于自发性气胸、纵膈气肿、胸部外伤
语音震颤
产生机理:当被检者发出声音,声波沿着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引起共鸣的震动,可用手触及,又称触觉震颤
检查方法:一定要避开肩胛间区
影响因素
发音强弱
音调高低
胸壁厚度
支气管至胸壁距离
发音强、音调低、胸壁薄、支气管至胸壁距离近者震颤强
eg:前胸胸骨角附近、后胸第四胸椎棘突处声音最强
异常现象
震颤增强
震颤减弱
胸膜摩擦感
正常:不产生摩擦
异常:胸膜炎时,表面纤维蛋白沉积使胸膜变粗糙,呼吸脏壁两层胸膜发生摩擦类似皮革。
特点
1.呼气、吸气均可触及,吸气末呼气初较明显,屏气消失
2.胸廓前下侧或腋中线第5、6肋间容易触及
按压触感:捻发感或握雪感
临床意义
叩诊
叩诊方法
间接叩诊法
胸部叩诊音

清音:正常含气量的肺部
鼓音:正常人左胸下侧方
浊音:正常人肝脏或心脏被肺覆盖的地方
实音:不含气的实质性气管,如:心脏、肝脏
肺界叩诊
肺上界
肺前界
肺下界
肺下界移动范围
概述:在同一肩胛线,被评估者深吸气和深呼气时肺下界的差值,称为肺下界移动范围,正常值为6~8cm
叩诊部位:肩胛线
检查步骤
叩出平静呼吸时肺下界
叩出深吸气时肺下界
叩出深呼气时肺下界
测量最高与最低点的距离
听诊
肺脏听诊
异常呼吸音
异常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肺泡呼吸音增强
断续性呼吸音
粗糙性呼吸音
呼吸音延长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语音共振
胸膜摩擦音
正常呼吸音
听诊体位:坐位、卧位
听诊顺序
自肺尖开始,由上而下
前胸→侧胸→背部
两侧对称部位对比
支气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
 正常人肺泡呼吸音最强的部位是:乳房下部和肩胛下部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三者比较
啰音
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正常情况下不存在
分类
干啰音
形成机制: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部分阻塞,气流通过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听诊特点
低调干啰音(鼾声)
高调干啰音(哨笛声)
湿啰音
形成机制
分类:按呼吸道口径大小及管腔内液体量
大水泡音(粗湿啰音)
中水泡音(中湿啰音)
小水泡音(细湿啰音)
捻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