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准教师应具备较高水准的师德意识;准教师应对教育劳动的特点和价值具有深刻的认识;准教师应对师德的原则、规范有较高的认同。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全书概括,学童健康指学前儿童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发育正常,没有身体缺点(如视力不良、扁平足、龋齿、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沙眼),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第三章 第一节 概述,梳理了智力落后儿童的表现和测量方法 根据历年考点整理。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的整书概括,根据历年真题考点整理,适用于学前教育学的小伙伴备考 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九章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概念
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教师施加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的一种活动。 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在职业品质的关键环节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
意义
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原则
引导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
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差异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
职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目标定位
准教师应具备较高水准的师德意识
准教师应对教育劳动的特点和价值具有深刻的认识
准教师应对师德的原则、规范有较高的认同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重要道德规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
准教师应养成从事教师职业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倾向性和稳定性
特点
具有鲜明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
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具有直接的道德教育功能
目标确立的依据
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教育目标
我国现行师德规范之蓝本
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职业素养要求
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途径和方式
“显性课程”
大学通修课程、专业课程、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
“隐性课程”
校园文化、自学悟道、社会实践、科研活动、课余生活、专业实践等。在教师教育特色活动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教师角色体验中、在道德专题活动中分别加强师德教育
职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提升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完善和发展教育观念
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有利于教师教育职场中的团结协作
内容
强化教师角色意识
对角色地位的认识与理解、对角色规范的理解和把握、对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
培养教师职业情感
事业感、爱生感、责任感、乐业感、创造感、自尊感、美感
方法
校本培训模式。就是以学校为中心的职后培训模式,也称“以学校为定向”的职后培训模式。包括专业理论的增长和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
开展职后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注重教师的主体性发展
注意教师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
采用榜样学习和反面事例相结合
师德教育与培养和一般道德教育相结合
师德教育的过程要坚持重复性、渐进性和长期性
区别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各级教育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首先教育的活动,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对自己进行锻炼、教育、改造和陶冶的过程,是教师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