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德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其以人为本、终生学习,总的来说,德国教育体制不属于英美所谓的精英教育,更像是全民通识教育。
俄国的近现代教育制度知识总结:17-18世纪的教育,19世纪的教育,20世纪上半叶 建国初期到30年代教育改革等等
法国的近现代教育制度导图笔记,知识点有启蒙运动时期的国民教育思想、费里法案、帝国大学、教育改革案等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德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17-18C的教育概况
初等教育
义务教育(境内评价)
背景
德意志各邦国受到路德为中心的义务教育思潮影响
内容
16世纪中
威丁堡颁布国家办学,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强制家长送子女入学
17世纪初
魏玛公国规定6-12岁男女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18世纪初
普鲁士颁布《普通学校规章》,规定并入学年龄且规定不让子女按时入学的父母需缴纳罚款
19世纪末
实现100%的初等教育入学率
评价
较早由世俗政权掌握教育事业的国家,初等教育的发展走在欧美各国前列
泛爱学校(境内评价)
18世纪70年代,巴西多受卢梭、夸美纽斯的自然主义思想影响,创办泛爱学校,演变为泛爱运动。
内容(泪目元芳)
E内容
德智(德语、自然科学、反对古典主义、反对经院主义)体美劳
E目的
培养增进现世幸福感的人(德:乐观、泛爱精神 智:知识 体:健康 自由发展)
E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E方法
实物直观很实用,兴趣游戏就主动,废除体罚个性浓
体现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文主义思想
反对封建主义、宗教主义、古典主义
过度主张给儿童自由——批评
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
实科学校(捡内衣)
简介
赫克在柏林创立了第一所实科中学——“经济、数学实科学校”,实科教育一般以实科内容为主,教学方法为直观教学法,并对贫民子弟提供教材,开创职业教育先河
反对古典主义,主张学习自然科学,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现代语教学。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有职业教育性质
意义
刺激资本主义发展
培养实用人才
教育与科学关系紧密
骑士学院
贵族子弟上的实科学校
高等教育
古典大学
新大学运动
国家重视教育;自然科学和实科教育的兴起;新哲学思潮
哈勒大学(重哲学)哥廷根大学(重科学)
为柏林大学的出现奠定基础
拓展近代大学职能
19世纪的教育概况
学前教育
幼儿园普遍建立。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19世纪末基本实现义务教育的普及
文科中学、实科中学
柏林大学(境内评价+宗旨)
拿破仑攻占普鲁士,经济衰落民族丧失独立之际建立柏林大学,寄托了民族振兴的期望(洪堡)
宗旨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创立研究型大学
内容(纯科学,倡自由,重研究,聘人才)
主张学习纯科学知识,反对职业性和功利性学科
提倡教学自由、学习自由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培养研究人才
聘请既有学术造诣又有高超教学技能的教授
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现代大学制度的高等学府,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
孕育了现代大学的精神,开启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帷幕
是德国的科技与艺术中心,振兴了德国经济,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
20世纪上半叶
德意志帝国
三轨学制(上中下阶级 )
魏玛共和国
初等E
废除双轨制,8年义务教育,前四年统一初等教育
中等E
中间、文科、实科、文实、德意志、上层建筑学校
考试选拔
高等E
自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高等教育面向大众;民众参与
职业E
双元制
职业学校培训职业知识,企业培训操作技能
师范E
小学教师由高等师范学院培养
E管理
建立分权制
初步建成国民教育体制;加强初等高等E的衔接;高等E迅速发展;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情绪在抬头
1959年《总纲计划》
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59年《总纲计划》 初等E+中等E
4年小学+2年促进教育
主要学校(职业E,双元制)
实科学校(升入实科大学)
高级中学(文科中学)
体现了德国的等级制度
培养了不同规格的人才
标志西德全面教育改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