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货币金融学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导图内容有通货膨胀概述、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紧缩。
编辑于2022-04-03 02:10:09八、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概述
(1)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明显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的分类
价格上升速度(程度)
爬行式
指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不超2%~3%,同时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预期
温和式
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在3%~10%之间
奔腾式
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100%之间
恶性通货膨胀 (超级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不同商品对价格影响
平衡的通货膨胀
即通货膨胀过程中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即通货膨胀过程中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预期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预料到价格会上涨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也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指人们预计到了物价水平的上升,并在工资、利率等经济变量中考虑了物价上涨因素的通货膨胀
市场机制
公开型通货膨胀
隐蔽性通货膨胀
货币工资没有下降,商品价格井未提高,但是居民实际消费水平下降
原因:
市场存在过度需求
而政府抑制商品价格和货币工资的提高
导致货币需求无法通过物价上涨而吸收
从而出现黑市、排队、凭证购买以及价格不变商录质量下降的现象
(3)通货膨胀的度量 (估计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
消费价格指数(CPI)
亦称生活费用指数,它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的幅度
公式:CPI =本期价格指数X100/基期价格指数 =E本期价格x数量X 100/E基期价格x数量
优点:资料比较容易获取,便于及时公布,能够反映公众生活费用的变化
缺点:范围较窄,只包括消费品,更新频繁,不全面
生产价格指数( PPI)(工业品出厂价格)
据企业所购买商品的价格变化状况编制.反映了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动,可以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反映企业经营成本的变动
缺点:指标没有包括劳务价格的变化,不全面
GNP平减指数( GNPdeflator)
反映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资本品、劳务)价格水平的变化状况。等于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名义值)与按基期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实际值)的比率
优点:涵盖范围面更广,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总体价格水平变化趋势
缺点:大量数据不易搜集,难以经常性地统计公布,发布缓慢
WPI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
是根据大宗物资批发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编制而得的物价指数,趸售物价指数为通货膨胀的征兆
优点: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动
缺点:不全面,商业周期敏感(WPI ↑,进入繁荣周期)
通货膨胀缺口
有效总需求与可供私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之间的差额
表现在市场上对商品和劳务消费的过度需求
测量现实中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上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物价水平上涨
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拉上
强调实际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
半通货膨胀(充分就业之前)
半通货膨胀和真正的通货膨胀两者差距在产出处于充分就业点的前后
真正的通货膨胀(充分就业之后)
货币主义的需求拉上
调货币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
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增加,价格同比例增加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增加,提高了名义收入(需求增加),单次的需求或供给冲击都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只有持续的货币扩张才会引起通胀,供给冲击或政府购买都不可能持续
通货膨胀是货币量增速高于产量增速的结果
(2)成本推进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
工资成本
资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工资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 从而价格水平上升
利润
又称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进口成本
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补充
成本上升时,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物价水平上升,产量下降
(3)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需求总量不变,但是需求在各部门之间移动导致了通货膨胀,简单说来,某一部门需求过剩,导致该部门物价上升,名义工资率上升,而物价、工资率具有刚性特点(缺少下降弹性),需求减少的部门工资和物价未必下降,导致整体物价上升
然而如果不伴随货币扩张,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只会造成相对价格变化而不是整体的价格上涨
部门
先进部门
生长率增长快
工资增长率快
落后部门
生长率增长慢
工资增长率慢(要求涨工资)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需求移动论
不平衡增长模型
劳动供给理论
北欧模型
全球通货膨胀模型
(4)供求混合推动
这种理论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
如果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需求的存在弓|起物价上升,这种物价上升会使工资增加,从而供给成本的增加又引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如果通货膨胀是由成本推动开始的,即成本增加引起物价上升,这时如果没有总需求的相应增加,工资上升最终会使减少生产,增加失业,从而使成本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停止
只有在成本推动的同时,又有总需求的增加,这种通货膨胀才能持续下去
3.通货膨胀的效应
(1)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促进论
促进论的观点基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前提,如果想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提高通胀从币增加产出,必须存在闲置资源
认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能促进经济增长
(a)在通货膨胀中,政府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可以减轻一定的债务 负担
(b)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一般快于名义工资的提高速度,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而这又会刺激企业扩大投资,从而促进经济
(c)通货膨胀通常是一种有利于债务人的收入再分配
(d)通货膨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补充
由于以上原因促进论者认为,当经济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状态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
促退论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通货膨胀具有负的产出效应,会降低效率,阻碍经济增长
(a)通货膨胀会促使生产领域中的部分资本流向非生产领域,从而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衰退
b)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货币购买力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大大上升,同时,又由于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因此,社会公众都会减少储蓄,尽力把现金转换为实物资产或增加目前的消费,致使社会储蓄率下降,从而使投资和经济增长率下降
c)持续的通货膨胀增加了相对价格和未来价格水平的不确定性,价格信号的准确性降低,市场的价格机制遭到严重破坏,正常的生产秩序被打乱,从而使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影响经济增长
(d)如果通货膨胀超过一-定时间,企业和居民便会产生预期,从而造成物价和生产成本的螺旋式上升,形成恶性通货膨胀,并可能导致经济的崩溃
中性论
如果预期是理性的和完全的,价格是灵活的和有弹性的,则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对经济活动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为社会公众可以及时、准确地调整其行为,使得所有真实变量都不发生任何实际影响,从而对经济活动不发生作用
(2)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①对浮动收人者有利,对固定收入者不利
②对实际财富持有者有利,对货币持有者不利
③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
④对政府有利,对公众不利
(3)通货膨胀与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是一种经验性的发现
失业率与通胀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三阶段)
一阶段:凯恩斯学派(凯恩斯、菲利普斯、索洛、萨缪尔森):促进论(非理性预期)
认为扩张总需求会降低业率 P个,无法解释滞胀, 即通货膨胀+产出下降,就业减少,无论长、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率都有替代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有效
凯恩斯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公式:π=-ε(u-u*) π:通货膨胀率,ε: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u:失业率,u*:自然失业率
二阶段:货币学派(弗里德曼): 中性论(适应性预期)
加入了预期因素,推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认为经济始终维持自然失业率,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通胀政策无效,只在短期有效,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有替代关系,主张单一规则
货币学派的非利普斯曲线用公式表述为:π-πe=-ε(u-u*) πe: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三阶段: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 促退论(理性预期)
通货膨胀无常导致生产率、市场功能下降,自然失业率上升。 任何时期的通胀预期都会被人们预测,任何扩张性政策除了提高价格水平以外,即使在短期对产出也没用,短期、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都是垂直的,通胀政策无效,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无替代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与央行政策
央行在调挖宏观时要在失业牽和通胀率二音之间进行权衡
①通胀率较高,失业率较低,应侧重于治理通胀
②通胀率较低,失业率较高,应侧重于治理失业.
详参
研究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关系,把货币工资增长率近似为通货膨胀率(最大弱点)。 逻辑:货币工资增长率升高,劳动力有超额需求,失业率就下降
自然失业率
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是失业率围绕其波动的平均水平。自然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也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4.通货膨胀的治理
宏观的紧缩政策
需求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发行,降低流通中的货币最来抑制通货膨胀:
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
②提高再贴现率,以影响市场利率;
③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以缩小货币扩张乘数
紧缩财政政策
通过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财政收人来抑制通货膨胀:
①增加税收,以减少投资和消费支出;
②削减政府的财政支出,以消除财政赤字、平衡预算;
③减少政府转移支付、社会福利开支,以抑制个人收人增加
会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紧缩收入政策(工资和物价管制政策,可能会造成隐蔽性通货)
通过限制工资的提高和垄断利润的获取,控制一般物价的上涨幅度:
①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②管制或冻结工资;
③运用税收手段,通过对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T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持别税等办法来抑制收人增长速度
价格政策
主要针对垄断高价在通货膨胀形成过程中的推波助澜作用,具体措施有通过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高价、冻结物价、同企业签订反涨价合同等
供给政策(增加有效供给)
减税,如降低边际税率以刺激投资进而刺激产出等。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供给相对于需求过少,要解决通货膨胀,就要增加生产和供给(即供给曲线右移)
结构调整
使需求在各部门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
微观财政政策
税收结构政策
公共支出结构政策
微观货币政策
利率结构政策
信贷结构政策
预期调整
核心是政府的信用
其他
(1)主动论和非主动论
(2)货币学派的“单一规则”
(3)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4)政策可信任性的作用
5.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的定义
通货紧缩是指经济中货币供给最少于客观需要量、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一般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下跌、币值不断上升的经济现象。
货紧缩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下降的过程。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同样适用于衡量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的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
2)经济周期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4)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5)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
6)体制和制度因素
7)供 给结构不合理
(3)通货紧缩理论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凯恩斯认为通货紧缩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导致物价下降
只有通过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开支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增
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认为,通货紧缩并不是独立形成的,而是由促成经济萧条的生产结构失调所引起的,否则,通货紧缩就不会发生,因此通货紧缩是一种派生的过程
费雪的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
费雪认为由于新发明、新产业的出现或新资源的开发等所导致的利润前景看好,企业因此过度投资,从而导致过度借债
货币主义的分析
货币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货币对于经济活动是重要的
政策是:为了避免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必须实行货币政策的“单一规则”,使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
名词解释:自然失业率、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预期
名解:通货膨胀税
解释了滞胀的原因,需求不增加甚至衰退,价格仍保持或者上升
名词解释:通货膨胀的需求移动论
问:为何货币学派反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说法?(关键词:货币供应量未增加)
名词解释:混合型通胀(关键点:成本上升—扩张政策一要求工资上升—成本继续上升)
名解:隐蔽性通货膨胀,预期性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