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裴斯泰洛齐
近代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并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念付诸行动,并据此提出了要素教育,推动了初等学校教学法的程序化改革,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编辑于2022-07-30 16:43:06裴斯泰洛齐
简介
近代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并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念付诸行动,并据此提出了要素教育,推动了初等学校教学法的程序化改革,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教育实践
第一阶段:新庄时期(1768~1799)
裴斯泰洛齐收容五十多名流浪儿,开始了首次教育实验。让儿童自己在农庄工作,来维持儿童生活所需的费用,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实验在短时间内即取得了很大成就。通过在孤儿院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锻炼,本来营养不足、道德不良、智力迟钝的儿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由于缺少援助,孤儿院于1799年被迫停办。自此以后,裴斯泰洛齐就专心于著述,总结自己的初步的社会和教育活动教育。
第二时期:斯坦兹时期(1798-1799)
1798年以后,裴斯泰洛齐在阿尔卑斯山区创建斯坦兹孤儿院,组织儿童边学习、边劳动,同时积累了以母爱作为德育基础的新经验。在这段时间里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产生,也是在此时,他开始了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与实验。
第三时期:布格多夫时期(1799~1805)
1799年,裴斯泰洛齐在瑞士的布格多夫市立幼儿园任教,从事初等教育改革、探索。其目标是使教育心理学化、促进儿童在德智体各方面和谐发展,并考虑了要素教育的计划。同年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夫创设了一所寄宿学校,采用独创的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在布格多夫学校得到了一个充分实验的良机,他的初等教育方法也由此形成体系。
第四时期:伊佛东时期(1805~1827年)
1805年,裴斯泰洛齐把他的学校迁到伊佛东。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设立了一所规模很大的学校,其中有中学和师范学校。在这里,裴斯泰洛齐的各种教学法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实验和应用。伊佛东学院得到了很高的声誉,福禄培尔称其为“教育的圣地”,学者们纷纷来此研究和学习。后来由于学生和教师的增多;学生的人数的成人化,教师难以胜任工作;学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贵族和富裕资产者的子女,违背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宗旨,这一切使学院日趋衰落,终于被迫1825年关闭。
教育目的论
裴斯泰洛齐认为贫穷的根源是无知和缺乏教育;通过教育,劳动大众可以改变自己的悲惨状况。因此他主张建立一种平等普及的教育制度,使所有阶层的儿童都受到教育。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人的本性包括智力、精神和身体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他的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人完美地成为有道德、有智力、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说法,这就是所谓的“完人”和“真正的人性”。
和谐教育论
受教育机会均等。他认为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教育适应自然。适应儿童能力的发展,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
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性,他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有发展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就在于使人的这种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教育劳动与生产相结合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和发展了这一思想。
新庄“贫儿之家”时期,初步实验
裴斯泰洛齐认为这是帮助未能进学校接受教育的农村贫民子弟提高劳动能力、学会谋生本能、改善生活状况的最好途径。
性质:主要重视生产劳动的经济价值,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外部结合,教学与劳动间无内在意义的联系。
斯坦兹孤儿院时期
明确的把学习与手工劳动,学校与工厂相联系,作为办斯坦兹孤儿院的实验内容之一,意味着更有意识的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视为探讨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安排学习为主,参加手工劳动为辅,但又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结合。
“学习与手工劳动能够结合之前,二者必须分别打好基础”,重视学习的基础性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手工劳动技能。
深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时培养人的重大教育意义,并认为这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途径。
评价:
主要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和手工业时代对教育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的新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改造的重要意义。
由于时代的性质,未能找到真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在联系,就无法做出纯粹的历史意义。
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在理论基础上加易发展,在教育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根据教学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的理论,具体地研究了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被认为是现代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他对初等学校的言语教学、算术教学和测量教学尤为重视。
语言教学
发音教学。从听到说,联系语言器官。
单词教学。教儿童学习周围环境最重要的事物、历史、地理、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单词。
语言教学。教儿童把名称和事物联系起来,认识事物的各种特征,特别是它的数和形,以及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学会清晰地表达它,从而既发展了儿童的语言及认识能力,又使他们获得了各种知识。
算术教学
从1出发进行计数,而后了数的关系。
测量教学
其目的是发展儿童对事物形状的认识能力。从直线开始再到复杂的图形。
地理教学
主张地理教学应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进行。
论要素教育
基本思想: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目的:促进人的基本能力及其每一方面的充分、均衡发展。
实质: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对初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探究。
原因:
他认为儿童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发展都有其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为了使广大劳动人民都能接受到更加简便而有效的教育。
基本内容:
德育: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爱,而儿童的爱最初表现为对母亲的爱,即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然后由爱母亲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类。
智育: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与眼前事物的感觉和观察能力,这种能力的萌芽与眼前事物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外部特征相统一,这就是事物的数目、形状、名称。儿童要认识这三个要素,必须具备相应的三种能力,即确定事物的数量的计算能力,区分事物的形状的测量能力,表达事物数、形及名称的语言能力。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数、几何与语文。
体育:体力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因而关节活动是体育最基本的要素,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最简单的动作进行。劳动中的许多简单的动作要素都与身体运动分不开,也可以让儿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并且这些训练应该与感觉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教育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方法。
教育目的和理论指导心理学化
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
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基础之上。
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成果。
教育内容心理学化
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
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
并依据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中,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教育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
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
把直观性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
教学的循序渐进
学习者心理学化
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评价:裴斯泰洛齐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创下了新时代。裴斯泰洛齐对人心理的理解存在严重的缺陷,但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不仅成为他自己关于人和谐发展论、要素教育论、简化的教学方法和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对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教育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