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有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价值等,收藏下图复习吧!
311备考使用--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总路线提出的教育工作总要求。
中教史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模式的初步形成,红字部分为部分重点或本人遗忘点,有需要的可以看下。
教育与人的发展思维导图,主要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对教育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几个方面的知识点总结。红字部分为部分重点及本人遗忘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学概述
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讨论教育艺术与价值
研究任务
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时期
中国
孔子,《论语》
《学记》,世界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外国
古希腊三哲
苏格拉底与产婆术
柏拉图与《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
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康德,《论教育》,首先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林哈德与葛笃得》、《天鹅之歌》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标志
概念与术语
机构
研究方法
理论著作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实证主义教育学
19世纪中后期
代表人物
斯宾塞(《教育论》)
观点
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他将知识分为五类,其中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其他知识价值依次下降
重视实用学科,反对古典语言与文学
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评价
积极
满足了19世纪大工业生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消极
忽视了教育学的人文属性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克伯屈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与改造
儿童中心
从做中学
学校即社会
重视了儿童的个性与自由,其理论影响范围广、影响深远
对教师要求高,难以实践,进而导致教育质量下滑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拉伊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纯思辨的教育学,认为思辨气息过浓的教育学是空疏无用的
主张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促进教育学的科学化
提出实验教育学的三个阶段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结论
主张使用实验、统计、对比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研究
指出实验教育学与实验心理学的不同,即实验心理学需在实验室内进行,而实验教育学通常在教室或日常生活中进行
为新教育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理论支持,促进了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
走上了“唯科学论”的迷途
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福利特纳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部文化的历史
教育是历史文化的过程
应该采用精神科学和文化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学,即理解与解释
教育通过“陶冶”与“唤醒”的方法培养人完整的人格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
在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思考对20世纪的德国及世界教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脱离社会现实、思辨气息过重,可操作性不强
批判教育学
鲍尔斯、金帝斯、阿普尔、布尔迪厄、弗莱雷
教育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社会差异与对立的根源
教育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
人们对这种不公平与不公正失去意识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是对师生进行启蒙,实现意识解放
教育是充满利益纷争的,要用实践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揭示背后的利益关系
具有极强的战斗性,试图把人类从压迫、异化、贬抑中解放出来
理论晦涩,可操作性差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杨贤江、凯洛夫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具有阶级性
教育起源与生产劳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既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于文化,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进行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指导思想
易被简单化、机械化
制度教育学
瓦斯凯、乌里
教育学研究应首先研究教育制度,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景中个体行为的影响
教育制度是造成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之间隔阂的主要因素
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
要注意对隐性教育制度的研究
注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
过于依赖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交叉学科
元教育学
对教育学自身的研究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价值
理论基础
哲学
心理学
社会学
价值
理论价值
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进而指导教育实践
实践价值
开阔教育者的理论视野,丰富理论知识
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教育信仰
提升教育者的教育自觉
有助于培养研究型教育者
提高教育者自我反思能力,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