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以下是一篇关于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概述、手术前病人的护理、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2-04-04 18:11:30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概述
围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它包括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3个阶段。
手术分类
按手术目的: 1)诊断性手术:以明确诊断为目的 2)根治性手术:以彻底治愈疾病为目的 3)姑息性手术:以减轻症状为目的
按手术时限分类 1)急症手术:如外伤性肝、脾破裂和肠破裂、胸腹腔大血管破裂 2)限期手术:如各种恶性肿瘤的根治术 3)择期手术: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一般准备与护理
饮食与休息: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镇静安眠药
适应性训练:床上使用便盆,适应术后排尿、排便
配液和补血、术前检查
预防感染:处理已知感染灶,避免与其他感染者接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预防性抗生素适用于:1)涉及感染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2)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感染、创伤至实施清创的间隔时间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 3)操作时间长、创面大的手术 4)胃肠道手术 5)癌肿手术 6)涉及大血管的手术 7)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 8)器官移植术
呼吸道准备:吸烟者术前2周戒烟,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引起窒息;胸部手术病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腹部手术者进行胸式呼吸训练。(防止术后发生肺不张、肺炎)
胃肠道准备:提倡禁饮时间延后至术前2小时,禁食时间延后至术前6小时。普通消化道手术,术前1~2d开始进流质饮食;有幽门梗阻病人,须在术前洗胃。非肠道手术前一晚排便,肠道手术,前3d准备
手术区皮肤准备: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包括切口周围至少15cm的区域
术日晨护理
特殊准备与护理
急症手术、微创手术
营养不良:术前尽可能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高血压: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者可不做特殊要求。若血压高于180/100mmHg,术前应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但不要求降至正常后才做手术
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易发生感染,术前应积极控血糖。1)饮食控制血糖者,术前不需特殊准备 2)口服降糖药者,应继续服用降糖药至手术前1d晚上;服用长期降糖药,应在术前2~3d停服。3)平时用胰岛素注射者,手术日晨停用胰岛素 4)禁食者需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血糖在正常或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
心脏疾病、肺功能障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妊娠、凝血功能障碍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术后不适:有无伤口疼痛或术后活动性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尿潴留等 术后并发症:有无术后出血、感染、伤口裂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体位安置
麻醉类型安置体位: 全麻未清醒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误吸; 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者,应去枕平卧或头低卧位6~8h,防止脑脊液外渗而致头痛。
手术方式安置体位:硬脊膜阻滞麻醉者平卧4~6h后(以防血压波动)、局部麻醉及全身麻醉清醒者。 颅脑手术者:如无休克或昏迷,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颈、胸部手术者:取高半坐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腹部手术者:取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张力,便于引流,并可使腹腔渗血渗液流入盆腔,避免形成隔下脓肿; 脊柱或臀部手术者:取俯卧或仰卧位; 腹腔内有污染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早改为半坐位或头高脚低位; 休克病人:应取下肢抬高15°~20°,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的特殊体位; 肥胖病人:取侧卧位,以利呼吸和静脉回流
腹部手术的饮食护理:消化道手术后,一般需禁食24~48h,待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逐步递增至全量流质,至第5~6d进食半流质,第7~9d可过渡到软食,第10~12d开始普食
早期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蠕动恢复及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好处)
手术伤口的护理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1)清洁切口(I类切口):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大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II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不容易彻底消毒的皮肤部位,6h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再度切开者,也属此类。 3)污染切口(III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如阑尾炎穿孔的阑尾切除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
切口愈合等级: 1)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 2)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做切开引流等处理
缝线拆除时间:一般头、面、颈部为术后4~5d拆除,下腹部、会阴部为术后6~7d拆除,胸部、上腹部、背部和臀部为术后7~9d拆除,四肢为术后10~12d(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拆除,减张缝线为术后14d拆除
术后不适的护理:
疼痛: 原因:在术后24h内最剧烈,2~3d后逐渐减轻 护理: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
发热:是术后病人最常见的症状。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41%高于38°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外科手术热(吸收热):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高0.1~1℃,一般不超过38℃,术后1~2d逐渐恢复正常【非感染性发热】
手术热 切口感染 体温升高时间 术后1-2d,3d内逐渐恢复正常 术后3-4d 体温升高幅度 一般不高于38℃ 通常大于38.5℃ 伴随症状 切口无感染症状 切口有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
恶心、呕吐: 原因:1)最常见的原因是麻醉反应 2)胃肠道的刺激 3)药物影响 4)严重腹胀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护理:1)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 2)使用镇痛泵者,暂停使用 3)行针灸治疗或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镇静药物及解痉药物 4)持续性呕吐者,应查明原因并处理
腹胀: 原因:术后早期腹胀是由于胃肠蠕动受抑制所致 护理:胃肠减压
呃逆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出血: 原因:术后止血不完善、创面渗血未完全控制、原先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结扎线脱落、凝血功能障碍等是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护理:1)胸腔手术后,若胸腔引流血性液体持续超过100ml/h,提示有内出血 2)未放置引流管者,可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评估有无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表现 3)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必要时行腹腔穿刺,才能明确诊断
切口并发症:切口裂开和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术后3-4d,切口疼痛加重,切口局部有红、肿、热、压痛或波动感等
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和肺栓塞 肺部感染:护理:维持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000~3000ml;鼓励病人每小时重复做深呼吸5~10次;教会病人保护切口和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协助病人取半卧位,病情许可尽早下床活动;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
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 原因:1)术后腹胀、长时间制动、卧床等引起下腔及髂静脉回流受阻(特别是老年及肥胖病人)、血流缓慢;2)手术、外伤、反复穿刺置管或输注高渗性液体、刺激性药物等致血管壁和血管内膜损伤;3)手术导致组织破坏、癌细胞的分解及体液的大量丢失致血液凝集性增加等
压力性损伤:是术后常见的手术并发症
泌尿系统并发症: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 消化道并发症:急性胃扩张、肠梗阻 微创手术并发症:二氧化碳气腹相关并发症、出血、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