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糖尿病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梳理,介绍了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糖尿病的治疗等。
编辑于2022-04-08 00:15:32糖尿病
概念
是一组由多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的。
糖调节受损(IGR):介于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退(IGT)。
分型
Ⅰ型
概念: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为特征。包括免疫介导性(1A)和特发性(1B)
病因
易感人群、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细胞免疫:T细胞
Ⅱ型
病因:不合理饮食、肥胖(中心型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应激状态等
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缺乏有关
四个阶段:1期(遗传易感性)→2期(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抵抗)→3期(糖耐量减退)→4期(临床糖尿病)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易感性)+环境因素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肝脏、骨骼肌)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β细胞功能缺陷:β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失代偿
胰岛α功能异常(对葡萄糖敏感性下降→胰岛血糖素分泌↑),肠促胰素GLP-1释放↓
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VS糖尿病合并妊娠
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诱因:感染(最常见)、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应激、酗酒等
临床表现:高血糖、酮症、酸中毒、脱水、昏迷,呼吸深快、烂苹果味(丙酮)
检查:血糖、血酮、尿糖、尿酮,β-羟丁酸、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气
诊断:血糖>11mmol/L伴酮尿和酮血症,血pH<7.3和(或)碳酸氢根<15mmol/L
鉴别诊断: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低血糖昏迷、乳酸酸中毒、尿毒症、脑血管意外
治疗
补液(首要)
最开始1-2小时内输1000-2000ml生理盐水,血糖<13.9mmol/L时改为GS或GNS(2-4:1加入胰岛素)
胰岛素
每小时0.1U/kg,可加用首剂负荷短效胰岛素10-20U iv
血糖<13.9mmol/L时改为GS或GNS(2-4:1加入胰岛素)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补碱指征:pH<7.1,HCO3-<5mmol/L
处理诱发疾病和防治并发症
DKA所致脑水肿慎用甘露醇
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诱因为引起血糖升高或脱水的因素
临床表现:严重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检查:血糖一般>33.3mmol/L,有效血浆渗透压>320mOsm/L,一般无酸中毒,尿酮阴性
治疗:与DKA类似
慢性并发症(>10y)
微血管病变
典型改变: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和微循环障碍
糖尿病肾病(肾小球)
I期:肾小球超滤过;II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宽;III: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30-299μg/mg);IV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部分肾小球硬化,尿蛋白>0.5g/24h;V期:尿毒症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I期:微血管瘤,小出血点;II期:硬性渗出;III:棉絮状软性渗出;IV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V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失明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一般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急性并发症、低血糖伴随的神志改变;缺血性脑卒中;脑老化加速
周围神经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常见
自主神经
胃肠、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统
糖尿病足
感染
糖尿病足病
又称糖尿病足性坏疽,由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共同导致
神经病变
肢端麻木、刺痛,腹泻、便秘等
治疗(五驾马车)
糖尿病健康教育
医学营养治疗
合理控制总热量(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营养物质分配、餐次分配
运动治疗
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
药物治疗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促胰岛素分泌作用不依赖于血糖浓度
不良反应:低血糖(最常见)、体重增加、过敏、消化道症状等
格列奈类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刺激胰岛素的早期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不良反应:低血糖、体重增加
噻唑烷二酮类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胰岛素增敏剂,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起作用,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不良反应:体重增加、水肿等
双胍类
二甲双胍
抑制肝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改善血脂谱、降低血小板聚集等,延缓糖尿病并发症
适应症:T1DM、T2DM,因不增加体重更适用于肥胖者
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禁用
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乳酸酸中毒(最严重)等
α-葡萄糖甘酶抑制剂(AGI)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AGI抑制α-葡萄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适应症:降低餐后血糖,不增加体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达格列净(安达唐)、坎格列净、恩格列净
抑制近段肾小管上SGLT-2而抑制葡萄糖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促进尿糖排泄
有减轻体重、降低血压、降低尿酸、降低心血管风险等作用
不良反应:生殖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等
DPP-IV抑制剂
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维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欧唐宁)
通过抑制DPP-IV活性而减少肠促胰素GLP-1的失活,使GLP-1↑,刺激胰岛素合成分泌
肾功能不全可选择利格列汀,其余需根据eGFR调整剂量
注射制剂
胰岛素
小剂量开始,及时调整剂量,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晨空腹血糖高
夜间胰岛素应用不足
黎明现象:夜间无低血糖发生,可能为清晨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
Somogyi现象:夜间发生低血糖,致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
危重病人血糖控制7.8~10mmom/L
GLP-1受体激动剂
利拉鲁肽等
与GLP-1受体结合,葡萄糖依赖性地刺激胰岛素合成分泌;作用于中枢GLP-1受体,减少食物摄入;促进脂肪分解;延迟胃排空
胰腺炎病史者禁用
诊断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
正常3.9-6.0mmol/L;6.1-6.9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7.0mmol/L可诊断
随机血糖
≥11.1mmol/L可诊断
OGTT2小时血糖
正常<7.8mmol/L;7.8-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IGT);≥11.1mmol/L可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6.5%可诊断
三多一少+任一标准可诊断,若无典型症状则需非同日再测一次
鉴别诊断
鉴别其他原因所致尿糖阳性
甲亢
胃空肠吻合术后
严重肝病
分型
并发症诊断
实验室检查
尿糖测定: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阈
血糖测定及OGTT试验
诊断糖尿病须检测静脉血糖
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OGTT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与血糖升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相关,反映8~12周平均血糖水平
血浆胰岛素和C肽蛋白测定
胰岛β功能检查
胰岛素释放试验
C肽释放试验
不受血清中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影响
并发症检查
病因检查
临床表现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
免疫介导性T1DM可有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