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红色字体为个人背诵遗忘点及部分重点内容,无其他特殊含义。
311备考使用--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总路线提出的教育工作总要求。
中教史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模式的初步形成,红字部分为部分重点或本人遗忘点,有需要的可以看下。
教育与人的发展思维导图,主要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对教育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几个方面的知识点总结。红字部分为部分重点及本人遗忘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
代表人物
蔡元培
观点
教育经费独立
教育行政独立
教育内容独立
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评价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无法完全脱离其他社会子系统而独立,只能做到相对独立。但是结合当时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这一理论有其合理性。
教育万能论
法国,爱尔维修(亚里士多德蜡块说,洛克白板说)
将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人是教育的产物
肯定了人生来平等,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由教育决定
反映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兴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进步要求
忽视或否定了遗传因素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本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
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突破了传统物质资本的束缚,开辟了关于人的生产能力的新思路,为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全新视角
忽略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因素
筛选假设理论
迈克尔·斯宾塞、伯格、斯蒂格利茨
该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不确定投资和不完全信息,雇主利用求职者身上的标签和信号进行筛选
信号
可观察、可变
标签
可观察、不可变
批判人力资本理论的教育可以促进人能力增长的观点
教育只是一种筛选工具,作用在于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
强调文凭的重要性
筛选作用是教育的主要经济价值
教育与工资之间呈正相关
描述和揭示了文凭膨胀
片面强调筛选作用,否认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与能力是错误的
劳动力市场理论
皮奥多、多格林、戈登
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市场和次要劳动市场,而且两个劳动力市场具有相对封闭性
教育与劳动市场工作在哪个个人收入并不直接相关,工资取决于在哪个劳动市场工作
在哪个劳动市场工作和人的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有显著由教育或学历进行筛选关系,但并不是完全由教育或者学历进行筛选
为人力资本理论补充了劳动力市场划分的依据和前提
揭示了教育的扩展未能改变阶级、集团之间收入不平等的现实
但该理论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论述是不全面的
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
再生产理论
法国,布尔迪厄
教育系统控制着文化资本的生产、传递和转换,是支配社会地位、形成社会无意识的重要体制,也是再生产不平等社会结构的主要手段。他用文化资本、惯习和符号暴力三个概念来说明该理论
文化资本
借助不同的教育资本传递的文化物品
惯习
感知、思考、欣赏和行为方式系统
符号暴力
通过教育来制造社会不平等与阶级对立
具体表现
学校教育就是一种符号暴力,教育复制了再生产权利的关系
学校通过符号暴力实现文化再生产
文化再生产导致社会再生产
文化资本被制度认可后转化为一种资格
自身身份的认同,不平等的合法化
揭示了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固化社会阶层,加剧社会分化
揭示教育不平等现象,批判精英主义,这是沉默的暴力
忽视了正规教育的优势,否定了其价值与积极作用
批判教育学
教育功能与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含义: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提高……转换,实现人生价值
意义
个人
实现理想、目标
社会
任贤选能、社会进步
教育
教育自身得到发展
历史发展
古代学而优则仕
通过受教育得到社会地位,实现个人追求
教育在当代社会流动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流动的基础
主要通道
深刻影响社会公平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社会流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
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及原理
教育具有自身的传统与连续性
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
全球化
知识经济
信息社会
多元化
民主化
本土化、民族化
学习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