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核酸的功能与结构
核酸的知识干货思维导图,包括:核酸的分子组成、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三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04-15 18:42:16核酸的功能和结构
核酸的分子组成
核酸的元素组成:由C、H、O、N、P五种元素构成。
核苷酸
戊糖
β-D-核糖
β-D-脱氧核糖
碱基
嘌呤
腺嘌呤(A)
鸟嘌呤(G)
两类核酸共同拥有
嘧啶
胞嘧啶(C):两类核酸共同拥有
尿嘧啶(U):为RNA所特有
胸腺嘧啶(T):为DNA所特有
稀有碱基
tRNA中稀有碱基含量最高,约为10%。
核苷
概念
是戊糖和碱基缩合而成的糖苷类化合物。
核糖核苷
脱氧核糖核苷
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
3'-脱氧核苷酸
5'-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2'-核苷酸
3'-核苷酸
5'-核苷酸
核酸的分子结构
核酸的一级结构
定义
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又称为碱基序列
书写方法
核酸具有方向性,一端称5'-端,一端称3'-端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DNA的结构与功能
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研究背景
碱基组成规则
A-T、C-G以氢键配对较为合理
模型要点
碱基堆积力:碱基平面之间的疏水作用力 氢键:垂直螺旋轴居双螺旋内側,与对側碱基形成氢键配对
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碱基在内,骨架为脱氧核糖-磷酸
为右手螺旋结构
螺旋直径为2nm,形成大沟及小沟
相邻碱基平面距离0.34nm
螺旋一圈螺距3.4nm,一圈10对碱基
维系键:疏水作用力,氢键
概要
碱基互补配对是半保留复制的基础
DNA分子的超螺旋结构
定义
DNA双螺旋链再盘绕和折叠,即形成超螺旋结构
分类
正超螺旋
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同
反超螺旋
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反
意义
DNA超螺旋结构整体或局部的拓扑学变化及其调控对于DNA复制和RNA转录过程具有关键作用。
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DNA
真核生物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基本单位为核小体
核小体的组成
DNA 约200bp
组蛋白
H1
H2A
H2B
H3
H4
核小体结构
DNA双螺旋形成超螺旋结构,再与核内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核小体的结构
DNA缠绕八聚体1.75圈,然后与H1连接,形成串珠状结构
意义
有规律压缩体积,减少占用的空间
DNA的功能
DNA的基本功能是以基因的形式荷载遗传信息,并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它是生命遺传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劫的信息基础
基因从结构上定义,是指DNA分子中的特定区段,其中的核苷酸排列順序决定了基因的功能。
基因 : DNA 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 基因組: -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
RNA的结构与功能
mRNA的结构与功能
种类多 含量少:占细胞RNA总量的2%-5% 代谢快
结构特点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mRNA一般5'端有一段非编码区(NCR),称前导序列,3'端有一段非编码区,中间是蛋白质的编码区,一般编码多个多肽链。
真核生物
mRNA 5'末端帽子结构
多数真核生物mRNA的5'端以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腺苷(m7GpppN)为帽子结构。5'端的帽子结构可以保护mRNA免遭核酸酶的降解,也是翻译起始因子识别、结合的一种标志
mRNA3'末端多聚A(poly A)结构
真核生物mRNA前体hnRNA转录合成后,由poly A转移酶催化成poly A结构,称为多聚A尾。poly A尾可引导mRNA由细胞核向细胞质转运,增加mRNA稳定性及参与翻译起始的调控。
功能
转录核内DNA遗传信息的碱基排列顺序,并携带式至细胞质,指导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tRNA的结构与功能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结构特点
一级结构
小分子单链RNA,由73-95个核苷酸构成
稀有碱基多
5'端核苷酸多是鸟苷酸
3'端为CCA-OH序列,是氨基酸结合位点。 该序列多是转录后在核苷酸转移酶作用下连接到tRNA3'末端的。
二级结构
呈三叶草形
四臂四环结构
反密码子环的第3、4、5位核苷酸组成反密码子。反密码子可通过碱基互补的关系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氨基酸臂(amino acid arm)
反密码子臂(anticodon arm)
反密码子环
TψC臂(TψC arm)
TψC环
DHU臂(DHU arm)
DHU环
额外环(extra loop)
概要
三级结构
呈倒L形
功能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搬运氨基酸并解读mRNA密码子
rRNA的结构与功能
含量最多 寿命长
核糖体均由易于解聚的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原核生物
5S
23S
16S
真核生物
5S
5.8S
18S
28S
概要
功能
参与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其他小分子RNA
ncRNA
催化性小RNA(核酶)
具有催化作用,可催化特定RNA降解,其在RNA的剪接修饰中起重要作用
snRNA
参与hnRNA的剪接、转运
snoRNA
rRNA的加工和修饰
siRNA
与外源基因mRNA结合并诱导其降解
miRNA
结合mRNA选择性调控基因表达
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般理化性质
粘度
分子量越大,粘稠度越大
天然DNA的粘度较大,变性DNA的粘度降低
RNA的粘度比DNA的小
溶解度
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等一般有机溶剂
常用50%的乙醇沉淀DNA,75%的乙醇沉淀RNA
酸碱度
带负电荷,具有较强酸性
其解离状态随溶液的pH而改变
紫外吸收
嘌呤和嘧啶都含有共轭双键,具有紫外吸收特征。
各种碱基在240~290nm紫外波长有一明显的吸收峰
沉降特性
用超速离心法提纯核酸,核酸在不同介质中的密度梯度离心的效果不同
RNA分离常用蔗糖梯度离心,DNA常用氯化铯梯度离心分离
DNA的变性与复性
核酸变性指在加热、强酸、强碱和有机溶剂等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过程。变性不涉及核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变性核酸的分子量没有改变,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变化后的理化性质
增色效应
粘度下降
沉降速度增加
生物活性丧失
复性
变性的DNA去除变性因素后在适当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可重新结合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