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酶与酶促反应
生物化学酶与酶促反应知识点,干货满满,包括:第一节酶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酶的工作原理、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第四节酶的调节、第五节酶的分类与命名、第六节酶在医学中的应用、本章小结。
编辑于2022-04-15 19:04:16酶与酶促反应
第一节 酶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概述
酶的概念
活细胞产生、对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就是酶
酶的本质
大多数:蛋白质
少数:RNA,如核酶
酶的分类
分类一
1. 单体酶:单一亚基(单一亚基/一条肽链)构成,如溶菌酶
2.寡聚酶: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
3.多酶复合物/多酶体系:几种具有不同催化功能的酶聚合而成
4.多功能酶/串联酶(一种酶):一条肽链上同时具有多种不同催化功能的酶
分类二
1.单纯酶:仅含有蛋白质
2.结合酶
蛋白质部分:酶蛋白
决定酶促反应特异性及其催化机制
非蛋白质部分:辅助因子
决定酶促反应性质和类型
本质:多为小分子化合物或金属离子
小分子化合物
金属离子(最常见,约2/3的酶含有金属离子)
子主题
分类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
酶促反应中,辅酶作为底物接受质子或基团后离开酶蛋白,参加另一酶促反应并将所携带的质子或基团转移出去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
不能离开酶蛋白
注意:辅酶或辅基直接参与酶促反应
作用:参与传递电子、质子或起运载体作用
⚠️
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在一起称为全酶
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活性,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
二、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执行其催化功能的部位
三、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第二节 酶的工作原理
一、酶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显著特点
(一)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
(二)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1.绝对专一性
2.相绝对专一性
(三)酶的活性与酶的含量具有可调节性
(四)酶具有不稳定性
二、酶通过促进底物形成过渡态而提高反应速率
(一)酶比一般催化剂更有效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二)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
1.诱导契合作用使酶与底物密切结合
2.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使诸底物正确定位于酶的活性中心
3.表面效应使底物分子去溶剂化
(三)酶的催化机制呈现多元催化作用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
(一)米-曼方程揭示单底物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二)Km与Vmax是重要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
1.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3. Km值在一定条件下可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4. Vmax是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的反应速率
5.酶的转换数:当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Vmax),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或活性中心)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分子数
(三)Km与Vmax 常通过林-贝作图法求取
二、底物饱和时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直线关系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四、pH通过改变酶分子及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五、抑制剂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
(一)不可逆性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
(二)可逆性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
1.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
竞争性抑制剂双倒数方程
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特点:表观Km增大,Vmax不变
2.非竞争性抑制剂结合活性中心之外的调节位点
非竞争性抑制剂双倒数方程
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特点:表观Km不变,Vmax下降
3.反竞争性抑制剂的结合位点由底物诱导产生
反竞争性抑制剂双倒数方程
反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特点:表观Km减小,Vmax下降
六、激活剂可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1. 必需激活剂:为酶的活性所必需
2.非必需激活剂:不是酶的活性所必需
第四节 酶的调节
一、酶活性的调节是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快速调节
(一)别构效应剂通过改变酶的构象而调节酶活性
1.别构酶:多含偶数亚基,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有的别构酶的催化和调节位点在同一亚基上),亚基间有协同效应。
2.别构效应剂:有别构激活剂和别构抑制剂
3.别构酶正协同效应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作图呈S形曲线
(二)酶的化学修饰调节是通过某些化学基团与酶的共价可逆结合来实现
酶的共价修饰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三)酶原需要通过激活过程才能转变为有活性的酶
酶原:无活性的酶的前体
酶原激活: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酶
激活的本质:使酶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
酶原存在的意义:保护机体
二、酶含量的调节是对酶促反应速率的缓慢调节
细胞也可通过改变酶蛋白合成与分解的速率来调节酶的含量,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一)酶蛋白合成可被诱导或阻遏
(二)酶的降解与一般蛋白质降解途径相同
第五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一、酶可根据其催化的反应类型予以分类
(一)氧化还原酶类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酶
(二)转移酶类 催化底物之间基团转移或交换的酶
(三)水解酶类 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
(四)裂合酶类 催化从底物移去一个基团并形成双键的反应或其逆反应的酶。
(五)异构酶类 催化分子内部基团的位置互变,几何或光学异构体互变,以及醛酮互变的酶
(六)连接酶类 催化两种底物形成一种产物并同时偶联有高能键水解和释能的酶
二、每一种酶均有其系统名称和推荐名称
1.系统名称 如L-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EC.1.1.1.27 )
2.推荐名称 如乳酸脱氢酶
第六节 酶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
(一)许多疾病与酶的质和量的异常相关
1. 酶的先天性缺陷是先天性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2. 一些疾病可引起酶活性或量的异常
(二)体液中酶活性的改变可作为疾病的诊断指标
(三)某些酶可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
1.有些酶作为助消化的药物
2.有些酶用于清洁伤口和抗炎
3.有些酶具有溶解血栓的疗效
二、酶可作为试剂用于临床检验和科学研究
(一)有些酶可作为酶偶联测定法中的指示酶或辅助酶
(二)有些酶可作为酶标记测定法中的标记酶
(三)多种酶成为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
本章小结
酶是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结合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
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和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绝对特异性与相对特异性)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三维结构区域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具有邻近效应和定向排列、表面效应,并呈现多元催化作用。
酶促反应速率受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等影响
Km值等于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表观Km增大,Vmax不变;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Km不变,Vmax下降;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表观Km和Vmax均降低
别构调节是由于别构效应剂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某个部位非共价可逆结合而改变酶的活性
化学修饰调节是因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在其他酶的催化下,与某些化学基团共价可逆结合,而影响酶的活性
酶原是无活性的酶前体。酶原激活的实质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
酶分为6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合成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