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专题二毕生生理的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专题二毕生生理的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胎儿(0-40周)、婴儿(0-3岁)、幼儿(3-6、7岁)、儿童(6、7-11、12岁)、青少年(11、12-17、18岁)、成年期。
认知能力的发展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成年期,青少年期。认知能力,认知世界的能力(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
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成年期,青少年期。我如何认识我自己?一篇思维导图带你了解!
这是一篇关于专题五每个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与问题的思维导图.主要有胎儿 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这几个时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毕生生理的发展
胎儿(0-40周)
胎儿神经生理发展
胎儿宫内发育分期
斯滕伯格
胚芽期(0-2周 )14天左右固定在子宫壁上,绒毛0.5-1cm,1g
胚胎期(3-8周)绒毛-胎儿,妊娠8周末除大脑外其他均已存在,已成人形,神经系统有初步反应能力,“器官形成关键期”
胎儿期(8-40周)胎儿-新生儿,8周胎儿在羊水中游动,20周有胎动,最活跃时期
递进关系
心理活动物质基础形成
神经元:树突、轴突、细胞体
人体90%神经元在大脑,约140亿个
是什么: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干什么:具有兴奋和传导两种功能
再生:成年哺乳动物的干细胞终生可产生新神经元
神经系统
是什么:人体内传达知觉和运动的柱状组织,遍布全身
分类
中枢
脑和脊髓构成
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周围
核周体和神经纤维构成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及神经终末装置等组成。分为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
将外周感受器和中枢神经系统连起来
反射机能
是什么: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规律性反应。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无条件反射:与生俱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
胎儿生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表观因素
环境因素
母体因素
父源因素
婴儿(0-3岁)
婴儿的生理发展
对大脑功能的新认知
大脑的形态发展
脑重与头围:3岁脑重接近成人、2岁头围(48-49)
大脑皮质:2岁基本类似成人,大脑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
大脑的功能发展
脑电:5个月出现,8个月与新生儿相同,同步节律a波常作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
α波: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范围8-13HZ)
β波:紧张、压力、脑疲劳时的脑波状态(范围14HZ以上)
皮质中枢:随着皮质的发展,婴儿反射活动会减少,高级智力活动会进一步发展
大脑单侧化:在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
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发展
婴儿脑的可塑性:在突触形成的高峰期,给予一定的刺激能促进大脑的发展。例如,早教。 大脑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成熟,同时受到早期经验的影响。早期经验剥夺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停滞;早期营养不良也会对大脑发育产生影响。例如,印度狼孩;失教年限与儿童的智力关系。
婴儿脑的修复性:当某部分脑区受损后,附近的脑区会产生替代性功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修复。例如,脑瘫儿童,年龄越小,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越大。
生理发展过程及正常值
体重
身高
上下部与胸围
牙齿与骨骼发育
婴儿的动作发展
动作的发生
胎儿期:2个多月就有头和臀动等
0-3个月婴儿:70多种无条件反射和40多种反射活动
反射动作: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蜷缩反射。
动作发展的一般过程
婴儿动作发展进程:P158
婴儿粗大动作发展进程
婴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从不随意到随意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或动作发展的原则)
头尾原则:头-躯干-脚
近远原则:中部-外周,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
大小原则:大肌肉-小肌肉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个体心理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个体心理发展历程来看,由外逐步内化,动作在心理内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动作体现能动性,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建构作用
幼儿(3-6、7岁)
儿童出生后神经系统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幼儿末期接近成年人水平,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大脑结构的发展
脑重继续增加,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大脑皮质结构日趋复杂:脑重增加是因为神经元结构的复杂化及神经纤维增多和增长。儿童大脑各区发展成熟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脑电波的变化
δ(1-3Hz):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或麻醉状态下。
θ(4-7Hz):成年人意愿受挫或者抑郁以及精神病患者中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8-13Hz):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受到光刺激)或接受其它刺 激时,α波即刻消失。
β(14-30Hz):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人从噩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 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
成年期
早期(18-35岁)
各项生理指标达到成熟
中期(35-60岁)
早期和中期的一般特征
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
恋爱、婚姻到为人父母
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
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
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
晚期(60岁以上)
75岁以下:年轻老年人
75-85岁:老龄老年人
8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
关键词
老化
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行为。
衰退
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或结果,如,心智钝化、记忆衰退、体能失调等。
青少年(11、12-17、18岁)
11、12-14、15为少年期,也叫青春期;14、15-17、18为青年初期。青春期(puberty)是一个生物术语。反应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期所发生的生理变化,是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至性器官发育成熟的一段时期。
身体发展特点
身体外形的变化
身高变化
体重变化
第二性征的出现
头部的变化
体内机能的增强
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
肺的发育
肌肉的增强
大脑的发育
性的发育和成熟
性激素增多
性器官发育
性机能发育
心理发展特点·
生理变化对心理的冲击
心理上成熟与幼稚性的矛盾
儿童(6、7-11、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