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专题三毕生心理的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的发展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成年期,青少年期。认知能力,认知世界的能力(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
编辑于2022-04-24 20:39:11毕生心理的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
胎儿期(0-40周)
感觉
视觉
听觉
触压觉
触觉:微弱的机械刺激兴奋了皮肤浅层的触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
压觉:较强的机械刺激导致深部组织变形时引起的感觉
嗅觉
味觉
思维和记忆
思维
记忆
胎儿学习主要有三种方式
习惯化
经典条件反射
暴露学习
婴儿期(0-3岁)
感知觉
注意
注意的发生:刚出生就有注意,但是 一些先天定向反射,新生儿具备注意的选择性
注意的发展:注意发展的主要表现
3-6个月:平均注意时间缩短,探索活动更主动,偏爱复杂有意义的视觉对象
6个月以后:注意以更广泛和复杂的形式表现在吸吮、抓握、购物、操作和运动等日常生活中
1岁以后:听到成人说物体名称时会相应注意那个物体
记忆
记忆的发生:人类记忆发生在胎儿末期
记忆的发展
新生儿末期已具备特定时长的记忆能力
3个月婴儿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记忆保持4周之久
12个月后婴儿会出现表象记忆
学习的发生发展
婴儿学习三层次
习惯化
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类型的学习(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婴儿学习的发生:最早发生在胎儿末期
婴儿学习的发展
一生下来就有学习能力
3个月婴儿能顺利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6个月婴儿有新的进一步再认能力,社会性认知和社会学习有进步
思维
思维的发生
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一般形式
有目的的行为最早在5个月前产生
3个月婴儿已具备较明显的问题解决能力
思维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婴儿期处于感知运动期,不具备事先计划好解决问题的能力
7-8个月婴儿能根据不同情况和任务调整自己的行为
12个月以前能用工具解决问题
幼儿期(3-6岁)
言语的发展
词汇
数量的增加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3-4岁的词汇量年增长率最高
内容丰富和深化:内容广泛、抽象性与概况性增加、形容词发展是儿童句子复杂画的标志
词类范围扩大:幼儿掌握词汇的顺序:名词-动词-形容词-虚词
积极词汇增长
积极词汇: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
消极词汇:不能理解,或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语法与口语表达
语法的掌握
从单句到复句
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3-5岁是口语能力发展快速期
4岁是动作表达转折期
独白语言和连贯语言的发展是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记忆与思维的发展
记忆
记忆容量的增加
记忆: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存储-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短时记忆: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存储少量信息的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容量会不断增加
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的发展
初期无意识记忆占优势
教育影响下,晚期有意识记忆发展起来
有意识记忆标志儿童记忆发展的一个质变
p227
形象记忆和词汇记忆的发展
形象记忆:是记忆的一种形式,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其本质特征是直观性。
词汇记忆:对词汇进行记忆
形象记忆占优势
自传式记忆
指归个人特别重要的经历记忆
儿童3岁以后才有准确性,成人难回忆3、4岁以前的事,叫“婴儿期记忆缺失”
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
记忆策略:人们为了有效完成记忆任务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弗拉维尔三阶段
无策略阶段(5岁以前)
不主动应用策略,但经诱导可以使用策略(5-7岁过渡)
主动自觉采用策略(10岁以后)
记忆策略的方法
复述: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7-10岁能有效地使用
组织:个体找出要记忆材料所包含项目间的意义联系,根据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即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的过程。
元记忆
是对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包括三个方面
主体方面
任务方面
策略方面
思维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具体形象性
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皮亚杰的幼儿思维研究
0-2感知运动阶段
2-7前运算阶段
表象思维
具体、不可逆、自我中心、刻板性、不守恒
7-11、12具体运算阶段
11、12形式运算阶段
最初概念的掌握
是人脑会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概括内容较贫乏,一个词只能概括一个或某些具体事物的特征,不能表征共同特征
概括的特征意外部和非本质特征为主
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有时过宽、有时过窄
掌握具体实物概念,而不易抽象概念
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一般过程
小班:熟悉某个或某些事物
中班: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些事物较突出的特征
大班:能指出若干特征综合,依然分不清本质和非本质特征
最初数概念的掌握
实际意义
顺序
组成
概念累掌握
类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在理解概念之后才能进行的分类
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形成
抽象逻辑思维: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联系的过程。幼儿晚期初步形成。
主题
成年期(17、18岁以后)
成年早期智力发展各个方面发展均已基本成熟,智力的总体上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
智力特点
观察力:主动性、多维性、持久性
记忆力:机械记忆下降
想象力:合理成分及创造成分增多
思维优势
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成年早期后期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成年中期智力发展
成年晚期的认知
退行化
视觉减退
听觉减退
味觉、嗅觉减退,皮肤觉、温度觉和痛觉迟钝
记忆老化
持续性
差异性
不同心理机能老花时间和速度不同,感知觉较快
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
思维变化
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思维过程的效能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但仍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
在分类、守恒及形式运算问题上
更多的运用后形式运算思维
人道老年人到老年在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思维能力有所衰退,但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往往比儿童期、青少年时期强。
智力
智力有所减退
智力并非全部减退
青少年期(11、12岁-17、18岁)
思维基本特征:皮亚杰认为青少年期思维初一形式运算阶段,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逻辑思维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通过假设进行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
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具有预见性
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明显化
形式化
形式逻辑思维:是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级形式。青少年形成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发展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概念的发展:掌握概念更抽象更复杂
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推理能力高于演绎推理能力
辩证逻辑思维:是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高级形。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事实的辩证法,是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进行的思维。
思维监控发展: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过程中将思维个体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定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确定思维目的
管理和控制非认知因素
搜索和选择恰当的思维材料
搜索和选择恰当的思维策略
实施并监督思维的过程
评价思维的结果
创造性思维发展: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过程五阶段
定向阶段
准备阶段
酝酿阶段
顿悟阶段
验证阶段
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呈现阶段性,同一阶段内呈现连续性
儿童期认知发展(6、7岁——11、12岁)
思维发展基本特点
逐步抽象逻辑思维,但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子主题
具体形象——抽象逻辑过渡存在关键期
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
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思维发展基本过程
概括
直观形象水平(低年级)
形象抽象水平(中年级)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高年级)
比较
区分具体事物到区分抽象事物
区分个体部分到区分许多部分
在直接感知条件下到逐步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引起表象条件
分类
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的发展:逐步深刻化、丰富化、系统化
推理能力的发展
直接退离你
间接推理
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敏捷性
灵活性
深刻性
独创性
主题
认知能力:认知世界的能力(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 、思维、语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