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表面暗红,切面呈现红( 淤血区)黄(脂肪变区)相间的结构,状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光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充满红细胞,淤血区的肝细胞因缺氧和受压发生变性、萎缩,乃至消失;肝小叶周边部的肝血窦淤血、缺氧较轻,肝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
长期慢性肝淤血,由于小叶中央肝细胞菱缩消失,致网状纤维塌陷后胶原化,胶原纤维合成增多,同时门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肝脏质地变硬,导致“淤血性肝硬化“亦称心源性肝硬化。
临床上患者可因肝大、被膜紧张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而引起肝区疼痛或触痛。肝细胞损害严重时可有肝功能障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