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病理学之肿瘤
肿瘤是以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常在机体局部形成肿块。本图介绍了肿瘤的概念、形态、命名、生长和扩散等。
编辑于2022-04-29 13:07:21"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肿瘤
概念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肿块)。
肿瘤性增殖
(1)与机体不协调,对机体有害 (2)生长旺盛、失去控制,具有相对自主性 (3)单克隆性 (4)病因去除后持续生长 (5)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非肿瘤性增殖
(1)常见于正常细胞更新、损伤引起的防御反应、修复等情况 (2)受到调控,有一定限度 (3)多克隆性 (4)病因去除后停止 (5)分化成熟
形态
大体形态
数目:一个肿瘤患者可以只有一个肿瘤(单发肿瘤),也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多个原发肿瘤(多发肿瘤)
大小:体积差别很大,甲状腺的微小癌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卵巢的囊腺瘤可达数十公斤
形状:乳头状、绒毛状、息肉状、结节状、分叶状、浸润性、溃疡状、囊状等
颜色
(1)纤维组织肿瘤灰白色;脂肪瘤黄色;血管瘤红色 (2)肿瘤发生继发性改变(坏死、变性等)可使原来颜色改变 (2)有些肿瘤产生色素,黑色素瘤细胞产生黑色素使肿瘤呈黑褐色
质地:软硬不同,脂肪瘤较软;乳腺癌较硬
与周围组织关系
组织形态
实质
由肿瘤细胞构成。判断肿瘤的分化、进行肿瘤组织学分类的主要依据
间质
由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细胞等组成。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参与肿瘤免疫反应等作用
分化
(1)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称为肿瘤的分化,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 (2)一个肿瘤的组织形态和功能比较接近某种正常组织,说明其分化程度高或分化好;相似性小,说明分化程度低或分化差。 (3)缺乏与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称为未分化肿瘤。
异型性
良性:细胞异型性很小,多为结构异型性 恶性:细胞异型性和结构异型性都比较明显
结构异型性
指肿瘤组织空间排列方式上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如细胞排列紊乱。
细胞异型性
(1)大小和形态不一致(多形性),出现瘤巨细胞。 (2)细胞核体积增大,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型核,核质比增高。 (3)核仁明显,体积大,数目增多。 (4)病理性核分裂象增多,出现不对称核分裂、多极性核分裂等。
间变: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状态或异型性明显,多为高度恶化的肿瘤。
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常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
命名
一般命名
良性:在组织或细胞类型的名称后面加一个“瘤”字(-oma),如腺瘤、平滑肌瘤
恶性
上皮组织:在上皮名称后加一个“癌”字,如鳞癌、腺癌 未分化癌:形态或免疫表型可以确定为癌,但缺乏特定上皮分化特征的癌
间叶组织:在间叶组织名称之后加“肉瘤”,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等 未分化肉瘤:形态或免疫表型可以确定为肉瘤,但缺乏特定间叶组织分化特征的肉瘤
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肉瘤
特殊命名
“母瘤细胞”
形态似发育过程中的某种幼稚细胞或组织
良性:骨~、软骨~、肌~ 恶性:肾~、神经~、髓~、视网膜~、肝~
“病”或“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均恶性)
“恶性……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脑膜瘤(均恶性)
按人名:尤因肉瘤、霍奇金淋巴瘤(均恶性)
瘤细胞形态:透明细胞瘤、燕麦细胞瘤
“……瘤病”:神经纤维瘤病、脂肪瘤病、血管瘤病等
畸胎瘤
生长和扩散
生长
方式
膨胀性生长(良性)
(1)部位:实质器官 (2)推挤(压迫性萎缩)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形成完整的纤维性被膜 (3)可以推动,不易复发
外生性生长(良/恶性)
(1)部位:体表、体腔、管道器官 (2)常突向表面,呈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
浸润性生长(恶性) (区别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形态学指标)
(1)部位:任何器官 (2)长入并破坏周围组织;没有被膜;与邻近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3)肿瘤固定,活动度小
特点
倍增时间: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与正常细胞相似或比正常细胞更长
生长分数
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的比例
生长分数↑
分裂繁殖活跃;对化学治疗敏感
生成和死亡的比例:决定肿瘤是否能持续生长、能以多快的速度生长
决定了肿瘤生长速度
肿瘤血管生成
(1)肿瘤直径达到1~2mm后,若无新生血管生成以提供营养,不能继续生长 (2)肿瘤有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
扩散
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随着恶性肿瘤不断生长,肿瘤细胞常沿着组织间隙或神经束衣连续地浸润、破坏周围组织器官。(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点)
转移
淋巴道转移(陆)
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癌)的常见转移方式
肿瘤细胞→淋巴管→区域淋巴结(聚集于边缘窦→累及整个淋巴结)→淋巴结肿大,质地变硬
前哨淋巴结:接受原发肿瘤引流通道上的第一个淋巴结
有些肿瘤还能发生跳跃式转移或逆行性转移
血道转移(海)
(1)最常见于肺,其次为肝和骨。 (2)由于静脉壁较薄,同时管内压力较低,故瘤细胞多经静脉入血。 (3)转移瘤特点:多发、散在、界清、位于器官表面。 (4)癌脐:器官表面转移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下陷。
种植性转移(空)
常见原发于腹腔器官的恶性肿瘤
Krukenberg瘤
(1)源自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黏液癌或印戒细胞癌。 (1)胃癌破坏胃壁侵及浆膜后,可种植到大网膜、腹膜、腹腔内器官表面甚至卵巢。
影响
良性
对机体影响相对较小
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
内分泌腺肿瘤:激素分泌过多引起
恶性
对机体影响严重
局部压迫、阻塞、溃疡、出血、穿孔等
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非内分泌腺发生的恶性肿瘤能产生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副肿瘤综合征:肿瘤的产物(如异位激素)或异常免疫反应或其他原因,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关节、肾脏、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分级和分期
分级
I级为高分化,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低 II级为中分化,属中度恶性 III级为低分化,属高度恶性
分期
指恶性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
TNM分期
T: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及范围,是否累及邻近器官 N: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M: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
良性与恶性的区别
常见
上皮组织肿瘤
良性
乳头状瘤
(1)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 (2)大体:呈外生性向体表或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3)乳头的轴心由血管和结缔组织等间质成分构成,表面覆盖上皮
腺瘤
(1)常见于腺上皮 (2)黏膜的腺瘤多呈息肉状;腺器官内的腺瘤呈结节状 (3)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常有被膜
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
(1)多见于结肠、直肠黏膜 (2)大体:呈息肉状,有蒂与黏膜相连 (3)镜下:腺上皮呈分化较好的管状或绒毛状结构,或混合状
囊腺瘤
(1)多见于卵巢 (2)大体:常见大小不等囊腔 (3)类型: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内呈乳头状生长,并分泌浆液 黏液性囊腺瘤:分泌黏液,常为多房性,囊壁多光滑,少有乳头状增生
恶性
鳞状细胞癌
部位:常发生于鳞状上皮覆盖部位,亦发生于鳞状上皮化生部位
大体:常呈菜花状,或形成溃疡
镜下
高分化
角化珠:癌巢中央出现的层状角化物
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
低分化
无角化,细胞间桥少或无
腺癌
部位:常见于腺上皮,胃肠道、肺、乳腺、女性生殖系统等
大体:常呈菜花状,或形成溃疡
类型(镜下)
(1)乳头状腺癌:乳头状结构为主 (2)囊腺癌:腺腔高度扩张呈囊状 (3)乳头状囊腺癌:伴乳头状生长 (4)黏液癌/胶样癌:分泌大量黏液 (5)印戒细胞癌:黏液聚积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
基底细胞癌
(1)多见于老年人头面部 (2)镜下:癌巢由深染的基底样癌细胞构成 (3)常形成溃疡浸润破坏深层组织 (4)特点:很少发生转移,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对放疗敏感
尿路上皮癌
(1)发生于膀胱、输尿管或肾盂等部位 (2)可为乳头状或非乳头状 (3)低级别:亦有复发倾向 (4)高级别:易复发,向深部浸润
印戒细胞癌是特殊类型的黏液癌。黏液癌的定义强调腺癌分泌大量黏液,癌细胞似漂浮在黏液中;印戒细胞癌的定义强调黏液积聚在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
间叶组织肿瘤
良性
脂肪瘤
成人多见;好发于颈肩背部、四肢皮下;手术易切除
大体
常呈分叶状、有被膜、质软呈黄色
镜下
似正常脂肪组织;呈不规则分叶状,有纤维间隔
血管瘤
(1)多见(2)皮肤、肌肉或内脏器官(3)好发于儿童
大体
无被膜,界限不清;皮肤或黏膜处可呈凸起肿块;鲜红色、暗红色或紫红色;内脏血管瘤多呈结节状
镜下
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
淋巴管瘤
(1)多见于小儿(2)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3)内含大量淋巴液
平滑肌瘤
(1)多见于子宫 (2)大体:灰白色,结节状,无包膜 (3)镜下:由形态比较一致、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核长杆状、两端圆钝
软骨瘤
骨膜软骨瘤:起自骨膜
内生性软骨瘤:发生于手足短骨和四肢长骨骨干髓腔
大体:切面呈淡蓝色或银白色,半透明,可有钙化或囊性变 镜下:瘤组织由成熟的透明软骨组成,呈不规则分叶状,小叶由疏松的纤维血管间质包绕
恶性
脂肪肉瘤
成人多见,青少年少见
好发于软组织深部或腹膜后位组织
大体
多呈结节状、分叶状,似脂肪瘤,亦可呈黏液状、鱼肉样
镜下
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以出现脂肪母细胞为特点
平滑肌肉瘤
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多见于中老年人
鉴别
是否有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核分裂象的多少
纤维肉瘤
(1)好发于四肢皮下组织
(2)大体:切面灰白、鱼肉状,常伴出血、坏死
(3)镜下:浸润型生长;异型的梭形细胞呈“鲱鱼骨”样排列
骨肉瘤
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
大体
切面呈灰白色,鱼肉状,出血坏死常见
影像学特点
Codman三角
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
日光放射状阴影
镜下
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多边形,直接形成肿瘤性骨样组织或骨组织。(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组织学依据)
神经外胚叶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胶质瘤;小儿肿瘤仅次于白血病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1)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2)细胞小而圆(3)可见特征性Flexener-Wintersteiner菊形团
恶性黑色素瘤
多见于皮肤和黏膜
癌前疾病、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1)常见的癌基因及其产物、激活机制和相关的人类肿瘤
(2)常考肿瘤相关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活化机制
(3)常考的肿瘤抑制基因 RB和 p53的比较
环境致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