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孔子儒家哲学框架
孔子儒家思想几乎包括了2500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社会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中国古代最为完整的思想体系。本图整理了中国哲学史之孔子儒家哲学框架。
这是一篇关于春秋战国主要哲学派系的思维导图,对孔子的儒家哲学、老子的道家者需、墨子的墨家哲学的梳理。
老子道家哲学大纲梳理,包含形象,目的,万物的本源,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动力,为什么提出道等内容。
墨子的墨家哲学的大纲梳理,包含了兼爱非攻,节约,天志,明鬼,非命,方法论原则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孔子的儒家哲学
四个方面
命
从天到命
殷商人心目中的最高主宰者是“帝”
西周人心目中的最高主宰者是“天”
春秋时期,“天”的地位遭到质疑
儒学远离宗教信仰,奠基在人文理性的基础上
孔子承认在人之外的主宰力量,并提出"命"的概念
分为
时命
盲目的客观必然性,由时势、时运决定的命
暂时的、偶然的
使人得到磨炼,成就人
天命
公正的,有目的指向的。
价值信念的终极源头
仁
基本含义
爱人
特征
情感性
“仁”从孝悌引发,以孝悌为本,立足于"亲亲之情"论仁
父母的爱,兄弟之间的爱
普遍性
人不仅有“亲亲之情”,也可以将这种情向外推开
从爱父母兄弟,到爱天下众人
族群本位性
仁是在自我与他人、个人与族群的良好关系中证成的
个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只有依托于特定的族群关系才能实现
践行
“仁”不是抽象的概念,在人的日常具体行事中成“仁”
如何成“仁”
为仁由己
“仁”作为道德的基本意识
道德义务的意识
有人的地方就要相亲相爱,“爱人”是人人都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
道德责任的意识
忠恕,成全他人与宽容他人,是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道德自律的意识
克制物欲。以违反“仁道”获取富贵,是不可接受的
“仁”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
处理亲属人际关系
重视“孝悌”的作用
对父母尊重比赡养更重要
对兄弟姐妹的敬爱之情
处理一般人际关系
忠恕待人,恭、宽、信、敏、惠等道德条目
最高的道德要求与规范
中庸:不偏不倚的日用常行之理
寻求人际关系的高度和谐,在承认对立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人际和谐、天人和谐、万物和谐
“仁”与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求之于己
为仁是个人的道德追求,其动力应该来自于自身,应该要求自己
笃信好学
把做人与做学问结合起来,提高学问的同时也应该是道德的提高
躬行实践
道德修养的关键是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学了就要做,说了就要做
最高的道德理想
成圣
最高的社会理想
以圣人之道治国
德、治
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培养由道德的君子,并让他们成为社会与国家的管理阶层
道之以德的治国方针
以道德教化为根本,但道德教化并不是万能的,要用刑罚辅助
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
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修己
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起到上行下效的效果
用人
访求、考察、选拔、任用、考核时要劳神费力,如果人员得当,管理者就安逸了
修己以安百姓的治国目的
三个步骤
修己以敬
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修己以安人
对各级官吏的管理
上司要给下属做榜样,不计较下属的小错误,选拔人才
修己以安百姓
对百姓的管理
庶
让百姓繁衍生息
富
让百姓富裕
教
对富裕的人民进行道德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