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学原理(上)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上)微观经济学曼昆思维导图内容概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编辑于2022-05-18 08:23:54经济学原理(上)微观经济学 曼昆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绪论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决策
一、人类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效率和平等,蛋糕的大小及如何分配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是灰色地带
通过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来做决策
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子主题
如何相互交易
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状况都变得更好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
看不见的手
七、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
子主题
整体经济运行
八、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周期
经济研究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进一步观察
假设,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
循环流量图
一个说明货币如何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模型
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等
企业:生产并出售物品和服务、雇用并使用生产要素
家庭:拥有并出售生产要素、购买并消费物品和服务
生产要素市场:家庭出售、企业购买
物品和服务市场:企业出售、家庭购买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组合
资源分配:如相同资源用于生产产品A和B,如何确定A/B的数量比例
原理一、权衡取舍;原理二、机会成本
经济学思考
表述
实证表述
描述性的
世界是什么样子,逻辑及关系的论述
规范表述
规定性的
世界应该十什么样子,应该怎么做
分歧
科学判断不同
价值观不同
感觉与现实
贸易与选择
绝对优势:相互比较的优势
比较优势:自己比较的优势
机会成本:贸易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图形
单变量
饼状图
柱形图
时间序列图
双变量
坐标徐散点图:正相关、负相关
坐标系曲线图:需求曲线
沿曲线的变动及曲线的移动
斜率的定义
变化的因果关系
市场
市场:买者与卖者组成的群体
竞争:完全竞争与垄断,供需方的数量
供需
需求:需求曲线,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表、需求曲线
正常物品:其他条件相同,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
低档物品:其他条件相同,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减少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减少
影响因素:爱好、预期、买者数量
供给:供给曲线,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表、供给曲线
影响因素: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
均衡
均衡价格&均衡数量
供给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弹性
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必需品和奢侈品:必需品一般缺乏弹性,奢侈品高弹性
市场定义,狭窄的市场定义富有弹性,宽泛的市场定义缺乏弹性
实际范围,长期富有弹性,短期缺乏弹性
计算: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中点法,取变动量/平均值
弹性计算值>1,富有弹性;弹性计算值<1,缺乏弹性
总收益:弹性>1时,价格与总收益反向变动;弹性<1时,价格与总收益同向变动
政策
价格
价格上限,供大于求时,无影响;供小于求,哄抢
价格下限,供小于求时,无影响;供大于求,滞销
税收
向卖者征税对市场的影响,税收缩小了市场规模,买者支付更多,卖者得到更少
对买者征税对市场的影响,税收缩小了市场规模,买者支付更多,卖者得到更少
税收负担更多的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
剩余
消费者剩余
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支付意愿: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可作为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成本
销售意愿
市场效率
效率,资源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
平等,市场上买者和卖者有着相似的福利水平
均衡,使总剩余达到最大
税收
无谓损失
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由于总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 这个差值为无谓损失
供给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较大
需求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较大
劳动收入的边际税率
美国约为40%
国际贸易
决定贸易的因素
世界价格与比较优势
出口国
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了
国内消费者的状况变坏了
总体上,经济福利增加了
进口国
国内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
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坏了
总体上,经济福利增加了
关税
关税主要影响进口国
关税减少了进口量,并使国内市场向没有贸易时的均衡移动
进口配额和关税相似
好处
增加了物品多样性
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
增加了竞争
加强了思想交流
限制
工作岗位论
国家安全论
幼稚产业论
不公平竞争论
政府
外部性
一个人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引起市场失灵
产权缺失
不能定价
免费
根据对旁观者有利或无利,分为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技术溢出,通过政府补贴实现外部性内在化,专利和产权为激励
措施
命令和控制政策
管制,通过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性
子主题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
矫正税、补贴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私人解决外部性
道德约束
慈善行为
科斯定理: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 他们就可以自行解决外部性问题
物品
依据:排他性+消费中的竞争性
私人物品:排他性+竞争性
俱乐部物品:排他性+无竞争性
公共物品:无排他性+无竞争性
国防
基础研究
反贫困
公共资源:无排他性+竞争性
清洁的空气和水
拥堵的道路
税制
收入
个人所得税
社保
医保
地税
消费税
关税
其他
支出
国防
医疗
养老
失业
预算
盈余:支出<收入
赤字:支出>收入
目的: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等量的税收
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
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管理负担
核心:效率和平等
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额外支付的税
决定多大程度鼓励人们不工作
平均税率:总税收/总收入
定额税
税收的平等
受益原则
支付能力原则
企业
生产成本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去除了机会成本)
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总成本曲线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规模经济(专业化)、规模不经济(协调问题)
竞争
竞争市场
市场上有许多卖者和买者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出市场
供给曲线
短期:有固定数量的企业的市场供给
长期:有进入和退出的市场供给
竞争企业
平均收益
边际收益
利润最大化
边际成本与企业供给策略
沉没成本
已经发生而且无法回收的成本
垄断
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垄断企业是价格决定者
垄断资源
政府管制
专利权
版权
生产流程
超低的成本
价格歧视、市场势力
电影票
飞机票价
折扣券
数量折扣
应对
努力使垄断行业具有竞争性
反托拉斯法,禁止竞争对手合并
管制垄断者的行为
把私人垄断企业变为公共企业
不作为
垄断竞争
特点
许多卖者
产品存在差异
自由进入和退出
广告
品牌
寡头
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
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一致
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
纳什均衡(博弈论的结果)
产量效应
价格效应
合作经济
囚徒困境
军备竞赛
公共资源
占优决策
子主题
限制策略
贸易限制
反托拉斯法
个人
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物品或服务的投入
派生需求
劳动市场
劳动的需求
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劳动的需求(影响)
产品价格,价格增加增加需求
技术变革,劳动节约型/劳动扩张型技术革新
其他要素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
工作与闲暇的权衡
爱好变动
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
移民
劳动市场的均衡
工资会自发调整,达到供求平衡
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土地和资本
资本:用于生产物品或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购买价格、租赁价格、均衡
资本收入
收入
决定均衡工资的因素
补偿性工资差别
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能力、努力、机遇
最低工资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效率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歧视:种族、雇主、政府、顾客的歧视
收入不平等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比例
贫困线:美国大约为充足食物成本的三倍
经济流动性:人们在各收入阶层之间变动
收入再分配的哲学
功利主义:出发点是效用
自由主义:公正
减少贫困的政策
最低工资法
福利:补贴贫困者收入
负所得税,高收入高税收,低收入补贴税
实物转移支付,不用现金
议题
消费中选择理论
预算约束: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
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
无差异曲线
最优化:消费者选择什么
收入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的影响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利率对家庭储蓄的影响
主题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
委托人、代理人
道德风险
更好的监督
高工资
延期支付
政治经济学
以经济学的眼光看政治
康多塞悖论:多数投票本身没有告诉我们设备真正想要什么结果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无论社会在把其成员的偏好加总时采用哪一种投票方案,作为一种社会选择机制,它在某些方面都是有缺陷的
中值选民定理:少数人的观点不会被过多重视
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中将心理学考虑进来
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
人们过分自信
人们过分重视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细枝末节
人们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
左位偏差
最后通牒
前后不一致
By:一股作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