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概论上编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ps.名词解释后面括号里的A+B代表一类名词+二类名词,大题中标成蓝色字体的表示在大题中出现的名词。
编辑于2022-05-22 11:20:58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艺术概论上编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名词解释(1+0)
1.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艺术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也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来。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
1.主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是关于艺术本质的一种学说。代表人物有康德等。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2.客观精神说
客观精神说是关于艺术本质的一种学说。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等。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3.模仿说或再现说
模仿说是关于艺术起源和本质的一种学说。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等。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二、简析艺术生产理论(马克思)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1.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1)、艺术起源离不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
(2)、艺术美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2.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生产力落后,艺术发展;生产力发展,艺术落后。(例:古希腊)
(2)、经济发达,艺术落后经济落后,艺术发达。(例:俄国)
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创作(生产)—艺术作品(产品)—艺术鉴赏(消费)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三、试论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例:《蒙娜丽莎》)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例:《巴尔扎克像》)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例:《阿Q正传》)
2.主体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例:韩干、赵孟頫画马)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例:《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审美性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例:艺术由实用向审美过渡)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例:化真为美、化善为美)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例:悉尼歌剧院)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名词解释(1+0)
1.过剩精力说
过剩精力说是关于艺术起源游戏说原因的学说。代表人物有席勒,斯宾塞等。认为低等动物把全部生命活动耗费在维持个体生存上,高等动物有较好的营养,只需用部分活动维持生命,有了过剩的精力。这些过剩的精力如果不能发泄于可以收到实际功效的活动中,就会发泄到游戏活动中。人类的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同动物的游戏一样,为人类发泄自己的过剩精力提供了机会。
第一节:艺术起源五种观点
一、试论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
1.模仿说
(1)、名词
模仿说是关于艺术起源和本质的一种学说,是关于艺术起源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等人。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2)、评价
①合理:人类早期的确是在模仿,这种说法始终抓住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具有进步的和合理的内容。
②局限:但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2.游戏说
(1)、名词
游戏说是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代表人物有席勒等人。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2)、评价
①合理:艺术起源于“游戏说”,揭示了艺术的无功利性,含有一些有价值的成分。
②局限:但艺术起源于“游戏说”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3.表现说
(1)、名词
表现说是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有克罗齐等人。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身主观情感的表现,艺术应当表现自我。
(2)、评价
①合理:毫无疑问,艺术确实要表现情感。
②局限:但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因果倒置)
4.巫术说
(1)、名词
巫术说是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是西方艺术起源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有泰勒等人。这种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早期巫术活动。
(2)、评价
①合理: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
②局限:但艺术起源于“巫术”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是和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艺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支配自然,于是便寄托于巫术。
5.劳动说
(1)、名词
劳动说是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人物有普列汉诺夫等人。这种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2)、评价
①合理: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物质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②局限:但艺术起源不能完全归结为劳动,艺术起源是复杂多因的,而并非单因的。
第二节:多元决定论
二、试论关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名词
多元决定论是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学说。提出者是阿尔都塞。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2.五种学说
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除“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等几种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外,还有其他许多说法。这些说法都从某一个角度探讨了艺术的产生,有助于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3.解释“多元”
(1)、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2)、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名词解释(0+1)
1.兴观群怨
兴观群怨是孔子对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指出了文艺具有两方面的认知作用:一方面是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另一方面,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试论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
(1)、名词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2)、作用
①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例:《红楼梦》)
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例:《走近科学》)
2.审美教育作用
(1)、名词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特点
①以情感人(例:如歌的行板)
②潜移默化(例:自愿感染,净化心灵)
③寓教于乐(例:把教育融入艺术审美娱乐)
3.审美娱乐作用
(1)、名词
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2)、作用
①艺术应当使人得到快感。(例:《乐记》)
②艺术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例: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
③艺术使人们通过艺术鉴赏得到积极休息,从而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例:音乐疗法)
二、试论“寓教于乐”
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认为诗仅仅具有美感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魅力,戏剧也应当具有趣味,才能吸引观众。
1.审美教育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审美娱乐
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3.寓教于乐
通过艺术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知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节:艺术教育
三、艺术教育的意义
1.名词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科学技术发展,一方面造成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物欲横流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人们渴望超出有限的物质生存需要,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3.作用
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与理性的分裂。通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达到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
四、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来讲,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例:马克思 不辨音律的耳朵)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名词解释(2+4)
1.宗教艺术
所谓宗教艺术,是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2.三言两拍
三言两拍是代表“市民文艺”的话本或拟话本短篇小说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宣扬封建礼教和因果报应,内容积极,艺术上有明显特色,反映当时新兴的市民阶层,传达出鲜明的时代信息。
3.艺术文化学
艺术文化学主要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4.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普遍性的根本规律。
5.变文
所谓“变文”,就是以说唱的形式讲述佛教故事,宣传佛教教义。
6.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第一节:艺术与文化
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1.首先表现在艺术参与和推动、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例:红楼梦)
2.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例:杜甫三吏三别)
第二节:艺术与哲学
二、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1.联系
(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①哲学对艺术家的影响。(例:李白道家;杜甫儒家)
②哲学对艺术作品的影响。(例:卡夫卡受非理性主义影响)
③哲学影响艺术潮流的形成。(例:超现实主义受直觉主义影响)
(2)、艺术对哲学的影响
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
2.区别
无
三、西方现代哲学和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关系
1.西方现代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为数众多的欧美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西方现代哲学在本体论上,大多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在认识论上大多具有非理性主义色彩,在人生哲学上大多具有悲观主义色彩。
2.西方现代派艺术
西方现代派艺术是19世纪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的异化现象。在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其中一些艺术技巧和手法具有借鉴意义。
3.关系
西方现代哲学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西方现代派艺术用艺术的方式传播了西方现代哲学各流派的思想。有一定的西方现代哲学,就会有相应的西方现代派艺术流派。
第三节:艺术与宗教
四、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1.联系
(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例:《西游记》)
②宗教促进和阻碍艺术发展。(例:中世纪欧洲文艺沦为神学婢女)
(2)、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①艺术参与宗教活动。(例:基督教唱诗班)
②艺术宣扬宗教思想。(例:变文)
③艺术强化宗教氛围。(例:教堂基督教绘画)
2.区别
(1)、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证。
(2)、宗教劝人到天国去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
(3)、宗教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
第四节:艺术与道德
五、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联系
(1)、道德对艺术的影响
①道德思想要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来。(例:《复活》)
②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例:《茶花女》)
(2)、艺术对道德的影响
①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狂人日记》)
2.区别
(1)、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反应其他各种问题,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
(2)、从方式来看,道德是以概念、原则和规范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艺术却是以形象来具体地描写、刻画或表现这种关系。
(3)、从评价标准来看,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艺术的评价标准是“真善美”。
第五节:艺术与科学
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联系
(1)、古希腊时期。(例:毕达哥拉斯学派 黄金分割)
(2)、文艺复兴时期。(例:哥白尼 日心说)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直至当代社会(例;游戏、电影、电视)
2.区别
(1)、从本质上讲,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2)、从目的上讲,科学求真,它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它的任务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
(3)、从思维方式上讲,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
(4)、从具体操作上讲,科学应当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它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表现情感。
(5)、从成果上讲,科学理论应当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七、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1.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例:电影电视)
2.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例:电子游戏、网络杂志)
3.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例:汽车设计、装潢、广告)
4.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意义。(例:系统论、控制论)
5.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既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也对艺术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影响,如大众传媒与计算机游戏等给青少年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