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概论中编 第八章 综合艺术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编辑于2022-11-07 12:49:37 黑龙江省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第八章:综合艺术
名词解释
1.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2.戏剧艺术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等。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3.悲剧
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4.体验派艺术
体验派艺术是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戏剧表演体系,他强调演员应当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中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并且在演出时再体现于表演之中。
5.间离效果
间离效果是一种表演方式,由布莱希特提出。废除传统的“三一律”框框,主张场景变换的自由化,主张演员与角色在感情上保持距离,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表演,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戏,以便让观众冷静地去分析和判断。
6.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我国戏曲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昆曲,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7.昆曲
昆曲,也称昆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迄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明末清初呈现蓬勃兴盛的局面,并形成众多流派,对许多地方剧种产生过影响。
8.京剧
京剧,是流行全国的大剧种,自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后逐渐形成,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京剧广泛吸收了其他剧种的长处,剧目丰富多彩,曲调非常丰富,唱词通俗易懂,念白分京白、韵白两种,表演各行当均有一套规范的程式化动作。
9.电影艺术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10.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11.电视艺术
(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艺术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各式各类文艺节目,其中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等。
12.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动作的内在因素。所谓戏剧冲突就是指剧中展开的矛盾、纠葛和斗争,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现实之间,以及人物内心的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斗争。
13.戏剧动作
戏剧动作是戏剧冲突的外在表现。构成戏剧动作的是剧中人物形体的、语言的、表情的种种动作,观众常常通过演员的戏剧性动作来了解剧情的发展与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
14.越剧
越剧,兴起于浙江、上海,流行于许多省市,三四十年代在“女子文戏”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剧种的特长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女演员扮演各行当角色的特点,涌现出王文娟等一批著名演员和《祥林嫂》等一批优秀作品。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地区,唱腔清晰流畅,表演真切细腻,成为梆子声腔系统中影响最大的剧种,出现了常香玉等一批著名演员,以及《花木兰》等一批优秀剧目。
16.评剧
评剧,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现已成为北方的大剧种,代表作品有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等。
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西方戏剧历史
1.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反映出这个历史阶段,社会力量与自然规律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和人相对立,表现了人对自然和命运的抗争,最终因无法挣脱而导致悲剧的结局。(例:《俄狄浦斯王》)
2.欧洲中世纪末的“性格悲剧”
反映出长期封建社会中,封建伦理制度和宗教统治与反封建的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冲突。(例:《哈姆雷特》)
3.近现代社会的“社会悲剧”
揭露了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罪恶,具有鲜明强烈的批判精神。(例:《玩偶之家》)
4.现当代西方的悲喜剧(正剧)
正剧,又称悲喜剧,18世纪狄德罗和博马舍称这种剧为严肃剧,并大力倡导。所谓正剧,就是指将悲剧性与喜剧性融会到一起的戏剧,取材于日常生活并具有社会现实意义。(例:《老妇还乡》)
二、戏剧的特征
1.戏剧性
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或者说是行动中的人物的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例:《雷雨》)
2.剧场性
所谓剧场性,就是指在综合艺术中,戏剧和戏曲需要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进行现场表演,可以多次进行。(例:演员和观众可以现场反馈)
三、戏曲的特征
1.综合性
相比之下,戏曲比话剧更具有综合性,它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例:唱念做打)
2.程式化
中国戏曲的程式化,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
(1)、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就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例:生旦净丑)
(2)、戏曲演员的表演动作也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例:起霸)
(3)、戏曲音乐、唱腔和器乐伴奏都有一些基本固定的曲牌和板式。(例 :朝天子)
3.虚拟性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是指戏曲充分吸收了我国古典美学注重写意性的特点,通过“虚实相生”、“以形写神”,使演员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戏曲舞台有限的时空,更加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表现思想感情。
(1)、戏曲演员表演时多用虚拟动作。(例:演员拿马鞭表示骑马。)
(2)、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具有虚拟性。(例:一桌两椅即可表示升堂等多个场面)
(3)、戏曲舞台的时空也具有极大的虚拟性。(例:《萧何月下追韩信》)
四、世界电影三次变革
1.从无声到有声
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片”。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927年美国的《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2.从黑白到彩色
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生死恨》。
3.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入高科技时代
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正在应用于电影领域,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法和极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例:《玩具总动员》)
五、为什么电影是门综合艺术
1.电影和电视剧都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戏剧既是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电影艺术提供了许多经验。中国新一代演员巩俐、章子怡等就是从舞台走向银幕。
2.电影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
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对电影产生过巨大影响,出现过诗电影、戏剧式电影、散文电影和小说电影。
3.造型性成为电影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
新时期以来我国电影观念表现在对造型性的重视与探索上,如《红高粱》片尾无边无际的红彤彤的高粱,都显示出电影艺术造型性的巨大生命力。
4.电影艺术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尤其是广为传唱的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5.电影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
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索尔甚至认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就是照相性。
六、电视的特征
1.技术性
由于电视采用的是和电影完全不同的技术原理,电视画面的面积较小,清晰度较差,难以表现众多的人物和较大的场面,在镜头运用方式上多用中、近景和特写,场景转换不宜太快,以便让电视观众弄清人物和剧情。
2.参与性
由于电视观众一般都是在家里观看,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收看并当场评论,因此电视剧应当照顾到观众对剧情内容的兴趣,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吸引观众,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和参与的机会,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迅速性
许多电视节目和晚会可以现场直播,电视剧制作周期短,成本较低,又拥有技术设备轻便灵巧、室内戏较多等特点,因而能够深入生活,及时将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七、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1.综合性与独特性
(1)、综合性
①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综合艺术吸收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合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例:电影艺术)
②从更高一层的美学层次上讲,综合艺术实现了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2)、独特性
综合艺术既有综合性,又有独特性。虽然都是综合艺术,戏剧和戏曲是古老的传统艺术,而电影和电视艺术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2.情节性与主人公
(1)、情节性
叙事性文艺作品一般都离不开情节。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综合艺术通过不同的情节结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①戏剧性情节
所谓戏剧性情节,是指按照戏剧冲突律法则来结构的情节,它往往具有强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大量运用巧合、悬念等艺术技巧,情节结构上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例:《秦香莲》)
②非戏剧性情节
所谓非戏剧性情节,建立在纪实性美学的基础之上,它主要不是依靠人工编造故事而是致力于从生活中发掘情节,更多地采用心理结构、情绪结构等方式,注重发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使故事情节更接近于生活事件本身。(例:《一个都不能少》)
(2)、主人公
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主人公应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例:《窦娥冤》)
3.文学性与表演性
(1)、文学性
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从剧作者编写文学剧本开始的,只有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导演演员和其他艺术工作者才能进行二度创作,将其展现在舞台上。(例:《茶馆》)
(2)、表演性
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综合艺术之所以能把各门艺术综合在一起,就是由于表演将各种艺术元素融会在一起了。所谓表演,就是指演员依据剧作家提供的剧本,按照剧本的规定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运用语言、动作创造人物形象。
八、话剧和戏曲的区别
1.话剧注重再现生活;戏曲注重表现生活。
2.话剧注重写实;戏曲注重写意。
3.话剧演员必须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角色的依据;戏曲艺术在各方面都有一套各自不同的程式。
第三节:中外综合艺术的赏析
九、《雷雨》的艺术特色
1.在戏剧结构上
遵循了欧洲古典主义戏剧中“三一律”的原则,要求剧作的情节、时间和地点三个方面完整一致,即剧本故事情节必须单一,剧情必须发生在一个地点,剧情延续的时间必须以一昼夜为限。
2.在戏剧冲突上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雷雨》的每一幕都有自己的高潮,创造出高潮迭起的局面,让观众始终关注、欲罢不能。
3.在人物塑造上
除鲁大海外,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几乎都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他们不但有着时代的、社会的、个性的特色,还都具有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复杂多样的特点。
十、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
1.寄希望于清官。(例:《秦香莲》)
2.寄希望于老天。(例:《窦娥冤》)
3.在想象中完成愿望。(例:《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八章:综合艺术
名词解释
1.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2.戏剧艺术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等。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3.悲剧
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4.体验派艺术
体验派艺术是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戏剧表演体系,他强调演员应当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中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并且在演出时再体现于表演之中。
5.间离效果
间离效果是一种表演方式,由布莱希特提出。废除传统的“三一律”框框,主张场景变换的自由化,主张演员与角色在感情上保持距离,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表演,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戏,以便让观众冷静地去分析和判断。
6.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我国戏曲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昆曲,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7.昆曲
昆曲,也称昆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迄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明末清初呈现蓬勃兴盛的局面,并形成众多流派,对许多地方剧种产生过影响。
8.京剧
京剧,是流行全国的大剧种,自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后逐渐形成,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京剧广泛吸收了其他剧种的长处,剧目丰富多彩,曲调非常丰富,唱词通俗易懂,念白分京白、韵白两种,表演各行当均有一套规范的程式化动作。
9.电影艺术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10.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11.电视艺术
(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艺术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各式各类文艺节目,其中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等。
12.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动作的内在因素。所谓戏剧冲突就是指剧中展开的矛盾、纠葛和斗争,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现实之间,以及人物内心的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斗争。
13.戏剧动作
戏剧动作是戏剧冲突的外在表现。构成戏剧动作的是剧中人物形体的、语言的、表情的种种动作,观众常常通过演员的戏剧性动作来了解剧情的发展与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
14.越剧
越剧,兴起于浙江、上海,流行于许多省市,三四十年代在“女子文戏”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剧种的特长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女演员扮演各行当角色的特点,涌现出王文娟等一批著名演员和《祥林嫂》等一批优秀作品。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地区,唱腔清晰流畅,表演真切细腻,成为梆子声腔系统中影响最大的剧种,出现了常香玉等一批著名演员,以及《花木兰》等一批优秀剧目。
16.评剧
评剧,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现已成为北方的大剧种,代表作品有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等。
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西方戏剧历史
1.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反映出这个历史阶段,社会力量与自然规律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和人相对立,表现了人对自然和命运的抗争,最终因无法挣脱而导致悲剧的结局。(例:《俄狄浦斯王》)
2.欧洲中世纪末的“性格悲剧”
反映出长期封建社会中,封建伦理制度和宗教统治与反封建的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冲突。(例:《哈姆雷特》)
3.近现代社会的“社会悲剧”
揭露了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罪恶,具有鲜明强烈的批判精神。(例:《玩偶之家》)
4.现当代西方的悲喜剧(正剧)
正剧,又称悲喜剧,18世纪狄德罗和博马舍称这种剧为严肃剧,并大力倡导。所谓正剧,就是指将悲剧性与喜剧性融会到一起的戏剧,取材于日常生活并具有社会现实意义。(例:《老妇还乡》)
二、戏剧的特征
1.戏剧性
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或者说是行动中的人物的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例:《雷雨》)
2.剧场性
所谓剧场性,就是指在综合艺术中,戏剧和戏曲需要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进行现场表演,可以多次进行。(例:演员和观众可以现场反馈)
三、戏曲的特征
1.综合性
相比之下,戏曲比话剧更具有综合性,它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例:唱念做打)
2.程式化
中国戏曲的程式化,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
(1)、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就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例:生旦净丑)
(2)、戏曲演员的表演动作也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例:起霸)
(3)、戏曲音乐、唱腔和器乐伴奏都有一些基本固定的曲牌和板式。(例 :朝天子)
3.虚拟性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是指戏曲充分吸收了我国古典美学注重写意性的特点,通过“虚实相生”、“以形写神”,使演员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戏曲舞台有限的时空,更加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表现思想感情。
(1)、戏曲演员表演时多用虚拟动作。(例:演员拿马鞭表示骑马。)
(2)、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具有虚拟性。(例:一桌两椅即可表示升堂等多个场面)
(3)、戏曲舞台的时空也具有极大的虚拟性。(例:《萧何月下追韩信》)
四、世界电影三次变革
1.从无声到有声
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片”。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927年美国的《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2.从黑白到彩色
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生死恨》。
3.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入高科技时代
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正在应用于电影领域,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法和极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例:《玩具总动员》)
五、为什么电影是门综合艺术
1.电影和电视剧都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戏剧既是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电影艺术提供了许多经验。中国新一代演员巩俐、章子怡等就是从舞台走向银幕。
2.电影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
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对电影产生过巨大影响,出现过诗电影、戏剧式电影、散文电影和小说电影。
3.造型性成为电影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
新时期以来我国电影观念表现在对造型性的重视与探索上,如《红高粱》片尾无边无际的红彤彤的高粱,都显示出电影艺术造型性的巨大生命力。
4.电影艺术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尤其是广为传唱的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5.电影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
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索尔甚至认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就是照相性。
六、电视的特征
1.技术性
由于电视采用的是和电影完全不同的技术原理,电视画面的面积较小,清晰度较差,难以表现众多的人物和较大的场面,在镜头运用方式上多用中、近景和特写,场景转换不宜太快,以便让电视观众弄清人物和剧情。
2.参与性
由于电视观众一般都是在家里观看,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收看并当场评论,因此电视剧应当照顾到观众对剧情内容的兴趣,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吸引观众,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和参与的机会,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迅速性
许多电视节目和晚会可以现场直播,电视剧制作周期短,成本较低,又拥有技术设备轻便灵巧、室内戏较多等特点,因而能够深入生活,及时将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七、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1.综合性与独特性
(1)、综合性
①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综合艺术吸收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合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例:电影艺术)
②从更高一层的美学层次上讲,综合艺术实现了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2)、独特性
综合艺术既有综合性,又有独特性。虽然都是综合艺术,戏剧和戏曲是古老的传统艺术,而电影和电视艺术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2.情节性与主人公
(1)、情节性
叙事性文艺作品一般都离不开情节。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综合艺术通过不同的情节结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①戏剧性情节
所谓戏剧性情节,是指按照戏剧冲突律法则来结构的情节,它往往具有强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大量运用巧合、悬念等艺术技巧,情节结构上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例:《秦香莲》)
②非戏剧性情节
所谓非戏剧性情节,建立在纪实性美学的基础之上,它主要不是依靠人工编造故事而是致力于从生活中发掘情节,更多地采用心理结构、情绪结构等方式,注重发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使故事情节更接近于生活事件本身。(例:《一个都不能少》)
(2)、主人公
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主人公应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例:《窦娥冤》)
3.文学性与表演性
(1)、文学性
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从剧作者编写文学剧本开始的,只有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导演演员和其他艺术工作者才能进行二度创作,将其展现在舞台上。(例:《茶馆》)
(2)、表演性
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综合艺术之所以能把各门艺术综合在一起,就是由于表演将各种艺术元素融会在一起了。所谓表演,就是指演员依据剧作家提供的剧本,按照剧本的规定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运用语言、动作创造人物形象。
八、话剧和戏曲的区别
1.话剧注重再现生活;戏曲注重表现生活。
2.话剧注重写实;戏曲注重写意。
3.话剧演员必须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角色的依据;戏曲艺术在各方面都有一套各自不同的程式。
第三节:中外综合艺术的赏析
九、《雷雨》的艺术特色
1.在戏剧结构上
遵循了欧洲古典主义戏剧中“三一律”的原则,要求剧作的情节、时间和地点三个方面完整一致,即剧本故事情节必须单一,剧情必须发生在一个地点,剧情延续的时间必须以一昼夜为限。
2.在戏剧冲突上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雷雨》的每一幕都有自己的高潮,创造出高潮迭起的局面,让观众始终关注、欲罢不能。
3.在人物塑造上
除鲁大海外,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几乎都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他们不但有着时代的、社会的、个性的特色,还都具有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复杂多样的特点。
十、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
1.寄希望于清官。(例:《秦香莲》)
2.寄希望于老天。(例:《窦娥冤》)
3.在想象中完成愿望。(例:《梁山伯与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