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循环6、心肌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内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编辑于2022-05-22 19:36:15《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循环6、心肌疾病
定义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
由不同病因(遗传性病因较多见)引起的心肌病变
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
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
注:由其他心血管病变继发的心肌病理改变不属于心肌病范畴
扩张型心肌病(DCM)
定义
是一类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疾病
临床表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
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
遗传
炎症
中毒、内分泌和代谢异常
其他:围生期心肌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大体解剖:心室扩张,室壁变薄,纤维瘢痕形成,常有附壁血栓
组织学:非特异性心肌细胞肥大、变性,尤其程度不同的纤维化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
症状:气急、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体征
心脏扩大
可闻及S3、S4
常合并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浮肿、肝大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
心影明显增大
心胸比>50%
肺淤血
心电图:缺乏诊断特异性
房颤、传导阻滞等
可有ST—T改变,低电压
R波减低,少数可见病理性Q波
超声心动图
常用重要检查手段
早期仅表现为左心室轻度扩大
后期:各心腔均扩大,室壁运动普遍减弱,二、三尖瓣返流
心脏磁共振(CMR)
对于心肌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均有很高价值
有助于鉴别浸润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心肌炎等
其他辅助检查
心脏放射性核素检查
核素血池扫描见: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心导管检查
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和肺毛压增高,心搏量、心脏指数降低
冠脉造影:正常
心内膜心肌活检: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纤维化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主要应该除外引起心脏扩大、收缩功能减低的其他继发原因,包括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心病等
治疗
原则
阻止基础病因介导的心肌损害
阻断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的神经体液机制
去除心力衰竭加重的诱因
控制心律失常和预防猝死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临床心功能、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
病因及加重诱因的治疗
针对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ACEI或ARB
β受体拮抗剂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肼屈嗪和二硝酸异山梨酯
伊伐步雷定
ARNI、利尿剂及洋地黄等
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心衰其他治疗:心脏移植、左心室成形术等
抗凝治疗
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特殊类型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
围生期心肌病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脏气球样变
缺血性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HCM)
定义
一种遗传性心肌病
以心室非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点
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
病因与分子遗传学
明显家族史只占1/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β-肌球蛋白重链及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的编码基因
还可能有儿茶酚胺代谢异常、细胞内钙异常等促进因素
病理生理
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纤维紊乱→心律失常
猝死
晕厥
LVH
MVO2↑
心绞痛
LVEDP↑
呼吸困难
流出道梗阻
心室收缩压↑
二尖瓣前移
MR
CO↓
病理改变
大体解剖
特征:室间隔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亦有心肌均匀肥厚或心尖部肥厚
组织学
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形态异常
左心室明显肥厚,同时可见巨大室间隔有非对称隆起伸入左心室腔内
室间隔心肌明显非对称性肥厚
临床表现
症状
猝死
劳力性呼吸困难
晕厥
无症状(约50%)
心绞痛
体征
心脏轻大,可闻及S4,胸骨左缘第3~4肋间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也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杂音
杂音减轻: β受体阻滞剂、下蹲位、体力劳动
杂音增强:含服硝酸甘油、做Valsalva动作
产生机制
室间隔不对称肥厚→左室流出道相对狭窄
收缩期血流经过狭窄处→Venturi effect→将二尖瓣吸引移向室间隔→狭窄加重(收缩晚期可完全阻塞流出道),而同时二尖瓣本身关闭不全
辅助检查
胸部X线
心影增大不明显
合并有心力衰竭可心影增大
可见肺淤血
心电图
左室肥大
ST-T改变,心尖肥厚型常有以V3、V4为轴心的巨大倒置T波
病理性Q波(II、III、aVF或V4-V6)
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也可有室内阻滞
超声心动图
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厚度≥1.5cm,室间隔厚度或左室游离壁厚度≥1.3~1.5cm
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
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2.0cm)
主动脉瓣收缩期呈半开放状态(收缩中期部分性关闭)
心内膜心肌活检
心肌细胞畸形、肥大、排列紊乱
心导管检查
LVEDP增高
压力阶差>30mmHg
左心室腔变形:香蕉状,舌状,纺锤状
冠脉造影多正常
磁共振检查
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对特殊部位心肌肥厚具有诊断价值
诊断
劳力性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
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超声心动图特征性改变
除外高血压病、冠心病、先心病、心脏瓣膜病等
治疗
原则
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缓解症状
预防猝死
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方法
β受体阻滞剂
非二氢吡啶类CCB
控制心衰及心律失常
室间隔化学消融
外科治疗
室间隔化学消融
适用于上述治疗无效者,室间隔厚度>20mm,静态压差>50mmHg
并发症20%~30%,死亡率5%
限制型心肌病(RCM)
定义
是以心室壁僵硬度增加、舒张功能降低、充盈受限
产生临床右心衰竭为特征的一类心肌病
病理
心肌纤维之间有不定形的浅红色沉淀物,是淀粉样蛋白的特征
淀粉样变性是引起 “限制型”心肌病的原因
临床表现
发热、全身倦怠为初始症状
类似缩窄性心包炎症状与体征:心悸、呼吸困难、水肿、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等
血压常偏低,脉压小
可闻及第三心音奔马律,累计相关瓣膜时出现对应杂音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
心室腔狭小,心内膜下有数毫米的纤维性增厚,心室内膜硬化
心电图
非特异性ST-T改变,部分可见低电压及病理性Q波
可伴有各种心律失常,房颤多见
X线
心影正常或轻度增大,肺淤血,偶有心内膜钙化影
心导管检查
舒张期心室压力迅速下降,其后迅速回升至平台状态,呈现高原波形称为“平方根”征(也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左心冲盈压大于右心5mm以上,PA常超过50mmHg,右室舒张末压<1/3右室收缩压
左室造影可见心室腔缩小,心尖部钝角化
心内膜活检
心内膜增厚,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
磁共振检查
有助于与缩窄性心包炎相鉴别
鉴别诊断
治疗
对症治疗
激素常无效
抗凝、预防栓塞
外科治疗
心脏移植
预后不良
三种心肌炎的比较
心肌炎
定义: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病变
分类
急性、亚急性、慢性:过敏、变态反应、理化因素药物
感染性: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虫
病因
病毒感染最常见:肠道病毒(柯萨奇B病毒),埃可病毒(ECHO),巨细胞病毒等
发病机制
病毒的直接作用
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
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和微血管损害
病理变化
心肌损伤
间质损害
累计瓣膜时可见赘生物,偶见附壁血栓和心包积液
特征性表现是间质淋巴细胞的浸润
临床表现
50%患者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
临床表现差异大,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甚至猝死
可分为5型
亚临床型
轻症自限型
隐匿进展型
急性重症型
猝死型
辅助检查
胸部X线: 可见心影扩大或正常 ,心包积液
心电图:常见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严重心肌损害可见病理性Q波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节段性或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
左心室增大或附壁血栓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坏死敏感性高(100%)特异性差(57%)
磁共振成像:显示心肌解剖结构及水肿情况。病变区域对比增强
心内膜活检:心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伴心肌细胞坏死和(或)变性。PCR技术可明确病因
治疗
治疗:营养,对症治疗,积极抗心律失常等治疗
早期不主张糖皮质激素,重者或考虑自身免疫性史
近年来中医中药有一定疗效
大多数能痊愈,重症甚至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