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临床执业医师儿科疾病考试大纲
2022临床执业医师儿科疾病考试大纲,供执业医师备考使用。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儿童营养基础;2.婴儿喂养;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编辑于2022-05-23 00:05:42"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临床执业医师儿科疾病考试大纲
一、 绪论
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
二、 生长发育
(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3) 骨骼发育和牙齿发育 (4) 运动和语言发育
三、 儿童保健
(1) 计划免疫种类 (2) 预防接种实施程序
四、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1.儿童营养基础
(1) 能量代谢 (2) 营养素(宏量与微量营养素)的需要 (3) 水的需要
2.婴儿喂养
(1) 母乳喂养 (2) 人工喂养 (3) 过渡期食物(辅食)添加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和预防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
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4) 并发症 (5) 治疗
6.单纯性肥胖症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与预防
五、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1.概述
新生儿的分类方法
2.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1)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外观特点和 生理特点) (2) 新生儿护理
3.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1) 临床表现 (2) 诊断 (3) 治疗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 临床表现 (2) 诊断 (3) 治疗
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与预防
6.新生儿黄疸
(1)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分类与疾病举例
7.新生儿溶血病
(1)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与预防
8.新生儿败血症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
9.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治疗
六、 遗传性疾病
1.唐氏综合征
(1) 临床表现 (2) 细胞遗传学检查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2.苯丙酮尿症
(1)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
七、 风湿免疫性疾病
1.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1) 免疫器官的发育特点 (2) 特异性细胞免疫特点 (3) 特异性体液免疫特点 (4) 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2.川崎病
(1) 临床表现 (2) 辅助检查 (3) 诊断与鉴别诊 (4) 治疗 (5) 预后与随访
八、 感染性疾病
1.常见发疹性疾病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 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
(1) 病因 (2) 各种皮疹特点和出疹规律 (3) 常见并发症 (4) 治疗与预防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 病因 (2) 临床表现与分型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
九、 结核病
1.概述
(1) 病因 (2) 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 (3) 治疗与预防
2.原发型肺结核
(1) 病理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
3.结核性脑膜炎
(1) 病理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十、 消化系统疾病
1.解剖生理特点
(1) 解剖特点 (2) 生理特点
2.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1) 临床表现 (2) 辅助检查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
3.先天性巨结肠
(1) 临床表现 (2) 辅助检查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
4.小儿腹泻病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与预防 (5) 液体疗法(小儿体液特点及其平衡失调、 常用溶液配制、液体疗法基本实施方法)
十一、 呼吸系统疾病
1.解剖生理特点
(1) 解剖特点 (2) 生理特点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并发症 (5) 治疗
3.支气管哮喘
(1) 临床表现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3) 治疗与预防
4.肺炎
(1) 肺炎分类 (2) 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并发症 (5) 治疗 (6)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十二、 心血管系统疾病
1.心血管系统生理特点
(1) 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2) 小儿心率、血压的特点
2.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 分类 (2) 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与鉴别诊断 (3) 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方法
3.房间隔缺损
(1) 病理生理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4) 并发症 (5) 治疗
4.室间隔缺损
(1) 病理生理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4) 并发症 (5) 治疗
5.动脉导管未闭
(1) 病理生理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6.法洛四联症
(1) 病理生理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4) 并发症 (5) 治疗
十三、 泌尿系统疾病
1.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 解剖特点 (2) 生理特点 (3) 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2.急性肾小球肾炎
(1) 病因 (2) 临床表现与分型 (3) 辅助检查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
3.肾病综合征
(1) 分类方法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并发症 (6) 治疗
十四、 血液系统疾病
1.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
(1) 造血特点 (2) 血象特点
2.小儿贫血概述
(1) 贫血概念 (2) 贫血分类(包括分度、病因分类、形态分类) (3) 治疗原则
3.缺铁性贫血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与预防
4.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与预防
十五、 神经系统疾病
1.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1) 脑的发育 (2) 脊髓的发育 (3) 神经反射
2.热性惊厥
(1) 临床表现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3) 治疗与预防
3.化脓性脑膜炎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并发症与后遗症 (6) 治疗
十六、 内分泌系统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 退症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