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六朝时期考点
画像砖与汉代比较:特征:画像砖继承了汉代的艺术特点,更具人间生活情趣;内容:车骑出行、神话传说、孝子故事、飞禽走兽、天马、名士、贤士。
编辑于2022-05-23 12:02:29艺术类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章节10-11考点:明代的工艺美术具有质朴敦厚的特色。于精微繁密处见率真洗炼,于端方简洁中现细腻妩媚。后人常用“粗大明”概括其风格,粗是指的豪放挺健,自然浑厚,区别于柔弱靡丽的病态大是指的大气、简约,既精求又不拘于工,不炫已技,落落大方,无工匠之气,尤明式家具为典型代表,很值得学习。
艺术类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章节9考点:背景:所有工艺都是为了服务统治阶级——司、局,游牧文明-重武 粗旷 多彩,气吞山河之势;陶瓷:纹样:花卉植物、松竹梅、鱼藻、鸳鸯荷花、山石、海浪、龙凤、云纹、几何。
艺术类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章节7考点:唐代家具:唐代的家具品种和样式正经历着自古以来人们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唐代后期出现了桌椅,虽然没有广泛的流行,但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艺术类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章节10-11考点:明代的工艺美术具有质朴敦厚的特色。于精微繁密处见率真洗炼,于端方简洁中现细腻妩媚。后人常用“粗大明”概括其风格,粗是指的豪放挺健,自然浑厚,区别于柔弱靡丽的病态大是指的大气、简约,既精求又不拘于工,不炫已技,落落大方,无工匠之气,尤明式家具为典型代表,很值得学习。
艺术类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章节9考点:背景:所有工艺都是为了服务统治阶级——司、局,游牧文明-重武 粗旷 多彩,气吞山河之势;陶瓷:纹样:花卉植物、松竹梅、鱼藻、鸳鸯荷花、山石、海浪、龙凤、云纹、几何。
艺术类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章节7考点:唐代家具:唐代的家具品种和样式正经历着自古以来人们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唐代后期出现了桌椅,虽然没有广泛的流行,但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六朝时期
背景
受宗教文化影响大、印度僧人、佛教艺术流入/忍冬纹/塔建筑
北战乱,向南移
正式进入瓷器时代
总特征:
正式进入瓷器时代
逐渐进入南青北白的局面
陶与瓷的区别:原料、窑烧温度、物理特性
盘口鸡头壶
最具时代特征
舞乐黄釉瓷扁壶
北方游牧文明、外来文化
晋 魂瓶
明器
仰覆莲花瓷尊
高艺术造诣、审美价值、意匠新颖
夹纻行像
蜀锦
画像砖与汉代比较
特征:画像砖继承了汉代的艺术特点,更具人间生活情趣
内容:车骑出行、神话传说、孝子故事、飞禽走兽、天马、名士、贤士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
纹样:
技艺精进
补充
黑瓷-德清窑
北方南方的区别
装饰手法:压印、刻花、堆贴、雕镂、釉彩
纹样:连珠纹、忍冬纹、莲花纹
石窟
好句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这种瓶的形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融进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后,端庄典雅的形体一展大唐盛世的神韵。
夹纻行像:是一种漆塑像品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夏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逼真,而目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像。 漆器的夹纻作法是用漆灰造形井用麻布粘贴作为漆胎,在战国两汉时已经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徒们为了宣传教义扩大宗教影响,开始利用夹纻工艺塑造佛像,以便装在车上游行。这种佛像比铜佛轻便得多,又比泥佛要坚固得多,一时极为流行,称之为“行像”。晋代雕塑家戴逵,就以能制作夹纻行像著名。他曾为南京瓦棺寺制作夹佛像五躯。在《洛阳伽蓝记》一书中,有许多关于制造夹纻佛像的记载。
黑瓷:黑瓷是指瓷器施黑釉,黑釉和青釉量都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但黑釉中氧化铁的含量比青釉中高,东晋黑釉瓷以浙江德清窑为代表。六朝时期德清窑的黑釉釉层丰厚,釉面滋润透澈,但并无法达到纯黑的程度。但它的出现丰富了瓷釉的色彩,为后来的乌金釉、铁锈花釉等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蜀锦:蜀锦是中国四川生产彩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以经向彩条和彩系添花为特色。蜀锦兴起于汉代,六朝时期,成为蜀国军费的主要来源。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中国大量的丝织品沿者丝绸之路运往西方,为了使产品更适合于异国人士的喜好,一方面,中国丝织品上采取了一些带有异域特色的图案。另一方面,从西域传过来的织物又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染织,波斯、希腊、印度等国都影响着中国染织工艺。本国的文化因素和异域的文化因素混合在一起,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织物图案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更显出一种异域风情。三国时的魏出现了位杰出的纺织工艺家马钧。他改革了织绫机,提高工效4一5倍。并改进提花机,织出花镜图家奇丽,配置变化多样,织物表面具有立体感,促进了丝织工艺的发展。马钧在传动机械方面造诣很深,不愧称为“天下名巧”。
六朝时期瓷器的艺术特征:六朝时期的工业美术上呈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因为流行玄学,崇尚清淡,追逐放任无羁,超然物外,使瓷器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六朝作为一个动荡的时期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佛教的兴起,一方面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一方面促进和扩大了国内外的交往,印度僧人和西域工匠为工艺文化带来了新的成分,我国吸收并加以消化,创造出了新的风格。玄学的“无”又正好和佛教的“空”相结合,塑造了别具匠心清新空疏的艺术特征。纹饰以疏朗畅达的莲花纹、忍冬纹最为流行。莲花纹从印度传来,与佛教的宗教意义结合起来,早期花瓣瘦长,瓣端较尖,后期花瓣肥硕,端尖翘起。忍冬纹也极具宗教特色,是金银花的枝叶变化或是莲花的演变,六朝时期的忍冬纹比较清瘦和程序化,一股为三个叶片和一个叶片相对排列。到唐代,演变成繁复的卷草,近的也称为香草。 忍冬纹和莲花纹常常运用在瓷器、藻井、画像砖和纺织品上,通常在深绿的底色上,以缠枝莲花和忍冬纹按波浪形延续,构成一个个环形空间,其中画出盛开的莲花一起坐在莲花上的化生童子。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这使我们看到,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周到六朝以动物为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样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种变化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因此,工艺美术制作的宗教化和受外来形式与风格的影响,这是六朝时期最重要的时代特色。
石窟:随着佛像等普及,宗教美术向石雕工艺方面发展,体现在石窟、石雕、石像、古塔上。其中塔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著名的四大石窟有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从石雕的工艺种类来看,分为佛像、墓前神兽和石柱。其中佛像往往顶有肉髻花、冠珠饰,袒胸露臂赤足、细长高大,立像少坐像多。神兽分为辟邪和天禄,分别置于墓的左方和右方。石柱不同于希腊古典立柱,而更具中国自然之色,顶部往往饰以莲花瓣,具有宗教艺术之美感。六朝的石窟石雕形制受到了佛教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融进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后,端庄典雅的形体一展佛尊的神韵。
晋 魂瓶:魂瓶是六朝时期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明器。由东汉时期的罐演变而来。有谓“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妥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形状呈坛状,装饰规模的复杂程度,是死者对往生世界权力与地位的渴望程度,所以器物上面往往堆饰亭台、人物、鸟兽。整体造型俨然缩小比例的真实建筑景观。下部为坛体,肩部近口沿处贴塑兽纹装饰,肩至下腹贴印龙、凤、人物骑兽等图形,极尽人间的繁华与天界的祥瑞。这是厚葬之风盛行的产物,从战国秦代的陶仓,六朝的魂瓶到各类堆塑罐,再到龙虎瓶等,改变的是材质与形制,不变的是人心底对富贵安宁的祈盼。
舞乐黄釉瓷扁壶:出土于河南,由瓷器制成,瓷器是用高岭土制成的,再通过比陶器窑烧温度高400左右的1200度烧制而成。呈扁壶状,扁壶战国以来出现在北方的一种特殊的壶式,具有北方游牧文明等特征。漆壶呈黄釉色,壶的两面饰有舞乐的浮雕人物,一人在莲花上舞蹈,左右各两人在弹琵琶、吹笛、打拍,是一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更是六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印证。这种壶的形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融进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后,端庄典雅的形体一展六朝中外结合的神韵。
盘口鸡头壶:鸡首壶是六朝时期日常生活实用的酒器或茶具,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通过瓷器打造,瓷器是用高岭土制成的,再通过比陶器窑烧温度高400左右的1200度烧制而成。它在盘口壶的基础上,肩的一面加饰一个鸡头,另一面安置把手,上接盘口,设计别致,妙趣横生。鸡首壶最早出现在东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鸡首壶的出现与越地盛行的“鸡卜鸟占"的巫术有关。东晋时,鸡首部分逐渐具有实用性,鸡首与壶腹相通,成为可以出水的流部。"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瓷器: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经进入瓷器时代,逐渐进入南青北白的局面。其中南方是瓷器主要的生产地,北方由于战乱,发展起步晚,量少质低,但注重文化内涵。陶与瓷是同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瓷器是陶器生产的高级阶段由陶发展演变来的,虽然出现了瓷,但人保留着陶,形成了陶和瓷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不同与陶器粘土的原料,瓷器是用高岭土制成的,再通过比陶器窑烧温度高400左右的1200度烧制而成。瓷器和陶器的的物理特征性有所不同,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而陶器质地松软,有微孔,敲击起来具有闷声。青瓷的运用体现六朝生产的普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种类以生活器皿和明器为主。六朝时期,手工业工人已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和自由,促进了瓷器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造瓷造型上,也体现在装饰手法上,器型上,有盘口壶、鸡头壶、莲花尊、和瓷罐,其中鸡头壶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壶式,它在盘口壶的基础上,肩的一面加饰一个鸡头,另一面安置把手,上接盘口,设计别致,妙趣横生。鸡首壶的出现与越地盛行的“鸡卜鸟占"的巫术有关。东晋时,鸡首部分逐渐具有实用性,鸡首与壶腹相通,成为可以出水的流部,"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装饰通过刻划、划花、堆贴、模印、雕镂、釉彩等手法而成,在视线接触的地方都有丰满的立体层次性装饰,具有极高的造诣。仰覆莲花瓷尊高超的装饰手法使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尊的造型新颖别致、体量高大,尊体以腹为中心 ,装饰以凸雕莲花纹为主,上下部塑饰各为相向的三层莲花瓣,层层相接,尊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共七层。肩部有耳,颈部并塑出花鸟云龙,是南朝青瓷中的代表性器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六朝时期的瓷器上呈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因为流行玄学,崇尚清淡,追逐放任无羁,超然物外,使瓷器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无论是从造型还是装饰都可以看出六朝时期的瓷器发展具有极高的借鉴启下价值。
仰覆莲花瓷尊:仰覆莲花瓷尊是通过瓷器打造,瓷器是用高岭土制成的,再通过比陶器窑烧温度高400左右的1200度烧制而成。高超的装饰手法使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尊的造型新颖别致、体量高大,尊体以腹为中心,装饰以凸雕莲花纹为主,上下部塑饰各为相向的三层莲花瓣,层层相接,尊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共七层。肩部有耳,颈部并塑出花鸟云龙,是南朝青瓷中的代表性器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莲花自古尚有出淤泥而不染,清廉高洁之意,因此此类瓷器在当时更是受名士、文人墨客的喜爱。
六朝画像砖与汉代比较:六朝的画像砖,不同于汉代的古拙质朴,而更富有人间生活情趣和佛教色彩。内容多以骑车出行、神话传说、孝子故事、飞禽走兽、天马、名士、贤士等,更具有现实生活意义。同时再饰以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形象,多为浮浅雕的立体效果,纹饰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以具有较主要的地位,具有清新素雅的艺术特色。而汉代多为平面构成,空间感不足。汉代多为一砖一画,而六朝则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一个题材往往用几十个或几百块砖组成。随着时代发展进步,技艺精进,设计、生产、工艺水平都有很大的进步。以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头画像主为例,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名士为主题,摆脱了传统的孔老“先贤”一类的题材,适应门阀氏族的兴起和玄学流行的社会需要。同时山石树木的题材也逐渐显出它的重要装饰地位,画砖中的翠竹、青松、银杏、垂柳,成为人物的主要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