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盛产生尿液,其余为排尿器官。希望能帮助到小伙伴!
这是一篇关于药理学总论思维导图,总结了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等。
4.单基因病的遗传的思维导图,内容有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X连锁显性遗传病(XD)、连锁隐性遗传病(XR)、Y连锁遗传病、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
基因突变与遗传多态性知识点总结,详细的总结了图片的概念,特性,诱发因素,形式,DNA损伤的修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泌尿系统
概述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肾产生尿液,其余为排尿器官
肾(kidney)
肾间质
包括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
间质细胞
有较多细胞器、脂滴
合成间质中的纤维和基质
产生前列腺素,舒张血管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实质
皮质和髓质
肾锥体
肾乳头-锥体突入肾小盏内,称肾乳头,乳头管开口于此
髓放线-从肾锥体底呈辐射状伸入皮质的条纹
皮质迷路-位于髓放线之间的肾皮质
肾小叶-一条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
肾叶-一个肾锥体与相连的皮质
肾柱-位于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
肾单位 (nephron)
分类
浅表肾单位
占85%
体积小
髓袢短
髓袢:近直小管、细段和远直小管构成U型的髓袢
在尿液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髓旁肾单位
占15%
体积大
髓袢长
对尿液浓缩有重要意义
肾小体 (renal corpuscle)
呈球形,由肾小体和肾小囊组成。有两极,微动脉出入的一段称血管极,对侧一段和近区小管相连称尿极
血管球(glomerulus)
动脉性毛细血管网
来自:入球微动脉(粗)
汇合:出球微动脉(细)
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
游离面的细胞衣富含带负电荷的唾液酸糖蛋白
基膜完整
内皮基底面除与血管系膜相接触的部位外,均有基膜
EM下分三层
中层厚,致密
内外层薄,稀疏
主要成分
IV型胶原蛋白-分子筛
层黏连蛋白
蛋白多糖
功能
分子筛,血液物质过滤
血管系膜(球内系膜)
球内系膜细胞
结构
形态不规则,细胞突起可伸至内皮和基膜之间
细胞核染色深,细胞质含发达的RER、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吞噬体
细胞体和突起内有微管、微丝和中间丝
功能
特化的平滑肌细胞
合成基膜和基膜基质的成分
吞噬和降解沉积在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积,以维持基膜的通透性,参与基膜的更新和修复
参与基膜的更新和修复
系膜基质
填充中系膜细胞之间,在血管球内起支持和通透作用
肾小囊(renal capsule)
在胚胎时期肾小管的起始端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囊
外层(壁层)
单层扁平上皮
内层(脏层)
足细胞
细胞体大,凸向肾小囊腔,细胞核染色较浅
有突起
初级突起
次级突起
裂孔
裂孔膜
内有微丝
微丝收缩可使突起移动而改变裂孔的宽度,调节血管球的滤过率
参与基膜形成和更新,维持血管球形状
过滤屏障
有孔内皮
基膜
足细胞裂孔膜
滤过血浆成分
可通过成分
分子量70kDa以下
直径4nm以下
带正电荷易通过
形成原尿
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成分与血浆相似
肾小管 (renal tubule)
管壁由单层上皮 构成,上皮外为基膜和少量结缔组织
近端小管(proximal tubule)
分类
近曲小管
近直小管
LM
管径小,管腔不规则
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或锥形,细胞体大,胞质嗜酸性,核圆,位于近基底部;上皮细胞腔面有刷状缘
EM
腔面密集微绒毛
使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明显扩大
参与细胞重吸收功能
形成顶小管和顶小泡
细胞吞饮原尿中小分子蛋白质的方式
侧面侧突相互嵌合
细胞基底有发达的质膜内褶,含有许多纵向杆状线粒体
重吸收原尿成分的主要场所
分泌氢离子 、氨分子、肌酐和马尿酸等
细段(thin segment)
管径细,管壁为单层扁平上皮
核呈椭圆形,含核部分凸向管腔
细胞质着色浅,无刷状缘
有利于水和离子通透
远端小管(distal tubule)
远曲小管
远直小管
管径细,管腔大,整齐
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小,染色浅
核位于中央或靠近管腔,游离面无刷状缘
腔面微绒毛稀少
侧面有侧突相互嵌合
基部质膜内褶和线粒体发达
功能(离子交换)
重吸收水,受抗利尿激素(ADH)调节
吸纳排钾,受醛固酮调节
分泌氢离子、氨等
集合管 (collecting duct)
分段
弓形集合管
直集合管
乳头管
单层立方→柱状上皮
胞质染色浅
细胞界限清除
重吸收水,受ADH调节
吸纳排钾,受醛固酮调节
受激素调节
醛固酮
抗利尿激素
心房钠尿肽
球旁复合体 (juxtaglomerular complex)
位置
肾小体血管极
组成
球旁细胞
入球微动脉的平滑肌细胞
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含较多分泌颗粒,内含肾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 两种血管紧张素使血管平滑肌收缩,促进醛固酮分泌,血压升高
致密斑
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椭圆形斑
离子感受器:钠离子
球外系膜细胞
极垫细胞
信息传递作用
肾的血液循环
血液量大,流速快
90%的血液提供皮质,进入肾小体后被滤过
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粗,使血管球内压较高,有利于滤过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利于重吸收
髓质内的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尿液浓缩
排尿管道
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结构
黏膜
变移上皮(除尿道)+固有层
肌层
平滑肌(2-3层):内纵外环→内纵中环外纵
外膜
大部分为纤维膜(膀胱顶为浆膜)
区分:足细胞 内皮细胞 球内系膜细胞 细胞核着色情况 球内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