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3河南管理学专升本第四章决策概述
2023河南管理学专升本第四章决策概述,包括:第一节决策及其任务、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特征、第三节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
编辑于2022-06-12 14:58:10第四章 决策概述
第一节 决策及其任务
背诵大题:决策与计划的关系
一、决策的定义
不同学者的看法
狭义的决策是一种行为,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作出选择。
广义的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在做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决策的
前提: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实现一定的目标。
条件:有若干可行方案可供选择。再次需要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在众多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的行动方案。
定义: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主要内涵包括五点
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高层,中层,基层)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本质就是广义)
♦决策的核心是选择。(狭义)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填空题只写解决问题〉
决策的依据是适量的信息。(在进行信息获取时,需进行成本收益分享。【成本<收益】)
二、决策的要素
决策要素可分为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
主要包括五个
♦决策主体(就是管理者)。这是决策构成的核心要素,可以是单个决策者,也可以是多个决策者组成的群体。
注意区分:核心是选择; 核心要素是决策主体
决策制度。决策制度包括决策过程中人员的安排,如职务和职位等。
决策方案。决策方案指可供决策主体选择的行动方案。
♦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为决策提供方向。
最高层次:宗旨、使命。由董事会或股东来做。
高层:战略
中层:制定战术目标
基层:负责具体作业目标
不确定性情境。是指决策中虽然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但却不能直接由决策主体控制的部分。〈选择题〉
三、决策与计划
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相互区分
①决策(首要职能)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②计划(基础职能)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他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相互联系
♦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依据),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实施保证)。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②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补充:〈填/选〉计划体系的基本阶段:①筹划②分析③综合与交流④行动
四、决策的功能与任务
识别问题是决策的起点,解决问题是决策的目的。
补充:计划体系的基本阶段,筹划、分析、综合交流、行动
决策的功能(作用)
从组织层面看
决策能够为组织确立明确的目标。
从个体层面看
决策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决策的任务
从外部环境视角看
决策的任务是让组织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组织内部视角看
任务还包括调整和优化组织管理体系。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
让组织保持创业精神也是决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征
背诵大题: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一、决策的类型
♦♦环境因素的可控性
确定型决策(知道概率,结果)
风险型决策(知道概率,不知道结果)
不确定性决策(不知道概率,不知道结果)
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理解)
程序化决策(例行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例外问题)
♦决策的主体(管理者)
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简答题〉
优点
第一,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
第二,有能够利用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第三,具有不同的背景、经验的不同成员的广泛参与有利于提高决策时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第四,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
第五,有利于使人们勇于承担风险。
缺点
第一,速度、效率可能低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陷入盲目争论的误区,这种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速度和决策效率。
第二,有可能为个人或子群体所左右。
♦决策的重要性
♦战略决策(全局性,长期性,根本问题)(高层)(针对例外活动)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局部的、中期的、战术的)(中层)
♦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琐碎的,短期的,日常的)(基层)(针对例行活动)
(理解)决策的起点
初始决策(零起点决策)
追踪决策(非零起点决策)(根本性修正)
二、决策的特征〈马工新增〉
目标性
任何决策都包含着目标的确定。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期望获得的结果。
♦可行性
任何决策方案的实施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撑, 要充分考虑其实施条件与资源的限制。
♦动态性
组织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中,决策者应密切监视并研究外部环境及其变化,从中发现问题或找到机会,及时调整组织的活动,以实现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平衡。
跟权变相关。
整体性
整体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决策涉及组织全体成员,决策方向和具体方案实施是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
二是决策内容要兼顾组织各个方面,确保组织各部门和单位在彼此工作上的均衡与协调。
创造性
任何角色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过程通常包括四个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的阶段:一是无意识审视;二是直觉;三是洞察力;四是验证。
一是无意识审视
二是直觉
三是洞察力
四是验证
第三节 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
背诵大题: ①决策的过程。〈简答题〉 ②决策的影响因素。〈简答题〉 ③前两题合起来。〈论述〉
一、决策的过程
牢记顺序 〈口诀:识诊确制评价实〉
识别问题
识别问题是决策过程的开始,以后每个阶段的活动都将围绕所识别的问题展开。
是决策的起点。解决问题是目的。
分为三种类型
危机型问题
非危机型问题
机会问题
诊断原因
识别问题不是目的,关键还要根据各种现象诊断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确定目标
找到问题及其原因之后,应该分析问题的各个构成要素,明确各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并确定重点以找到本次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即确定目标。
制定备选方案
明确了解决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后,决策者要找出约束条件下的多个可行方案,并对每个行动方案的潜在结果进行预测。
评价、选择方案
行动方案的可行性
有效性和满意程度
在组织中产生的结果
〈选择/填空〉
实施和监督
决策工作不仅仅是制定并选择最满意的方案,而且必须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并确定出能够衡量企业进展状况的监测指标。
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判断〉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口诀:境文史者〉
环境
环境变化往往是导致企业进行变革决策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
①从环境的稳定性看
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决策一般有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
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②市场结构
垄断程度高,容易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竞争程度高,容易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③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看
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组织所做出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组织所做出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的需求情况。
组织的历史
决策通常不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绘组织的未来蓝图,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组织先前的活动进行调整。 组织过去活动的特点、过去决策的依据以及过去决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组织今天的选择。
决策者的特点
决策者的个人特点对组织未来行动方案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决策者的职能背景不同,作出的决策也不同。
决策者过去职业生涯中的成功或失败。
决策者的风险意识分为
风险爱好型
风险厌恶型
风险中立型
组织文化
人们对待组织变化或变革的态度,在根本上取决于组织文化的特点,取决于组织文化所创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补充:决策问题的性质
问题的紧迫性
时间敏感性:问题非常紧迫,急需处理(重速度,轻质量)
知识敏感性:问题不紧迫,足够的时间处理(重质量,轻速度)
问题的重要性
越重要的问题引起高层的注意。
越重要的问题越有可能群体决策,复杂问题也是群体决策。
越重要的问题越需要慎重决策,避开决策陷阱
三、决策的准则
♦(一)提高决策效率和效果的准则
〈口诀:要确灵〉
重要性原则(靠近问题)
准确性原则(信息准确,工具精准)
灵活性原则(适应变化,及时行动)
(二)不确定性情境下决策方案选择准则
乐观准则
悲观准则
等概率准则
最小后悔准则
注意答题要点是“准则”不是原则,也不能加“xx值”。
补充总结: 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 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 领导的核心是权力。 组织结构的本质是分工协作的关系。 组织结构的核心是权责利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