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上课简易版
血栓并被机化的过程中,由于水分被吸收,血栓干枯收缩或部分被溶解,出现裂隙。周围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长入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
编辑于2022-06-15 22:57:4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总论
表现
血管内成分溢出血管
水分
在体腔内
在组织间隙
红细胞
出血
白细胞
炎症
局部组织内血量异常
增加
动脉
充血
静脉
瘀血
减少
血管
缺血
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
有形成分凝固或析出
血栓
出现羊水、脂滴、空气
栓塞
由于缺血、栓塞引起的组织坏死
梗死
充血和瘀血

瘀血
概念
部位
原因
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结局
血量增加
性质
被动
原因
静脉受压:肿瘤、妊娠、肠疝嵌顿、肠套叠、肠扭转、绷带包扎过紧

静脉腔阻塞:血栓、瘤栓阻塞静脉
阻力升高
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肺淤血
原因
高血压后期
心肌梗死
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
原因
慢性支气管炎等引起肺源性心脏病
全心衰→肺循环和体循环都发生淤血
动力降低
病变
肉眼
大
组织器官体积轻度增大、重量↑
(含血量↑)
紫
微循环的动脉灌注量减少,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因此体表的瘀血可见局部皮肤紫蓝色
颜色暗红、紫蓝色,即发绀
还原血红蛋白↑
凉
局部血流停滞
毛细血管扩张
散热↑
镜下
局部组织或器官内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含血量↑,可伴水肿
后果

血管内成分溢出血管
红细胞
瘀血性出血
毛细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高,或破裂,引起红细胞漏出
其中的红细胞碎片被巨噬细胞吞噬,析出含铁血黄素,为含铁血黄素细胞
渗出液
瘀血性水肿
水、盐、蛋白质渗出,渗出液留在组织内
积液
渗出液留在浆膜腔内
重要器官
肺瘀血
肺淤血性硬化:肺褐色硬化
原因
左心衰竭
左心腔内压力↑
肺静脉回流受阻
急性
大体
体积
大
增大
颜色
紫
暗红色
内含物
切开有泡沫样红色液体流出
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间隔增厚、纤维化
肺泡腔水肿液及出血
出血(粉红色泡沫痰)
慢性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间隔
变厚和纤维化
内含物
水肿液
出血
大量吞噬红细胞后,产生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铁锈色痰)
心衰细胞的名词解释:看课本
表现
气促、发绀
肺瘀血性硬化
质地变硬,棕褐色,称肺褐色硬化
肝瘀血
原因
→主要累及肝小叶内循环的静脉端(中央静脉及肝血窦扩张淤血)
右心衰
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
大体
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
慢性
切面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急性
暗红色
慢性的坏的比较慢,所以可以红黄相间;急性的坏死的太快了,所以都是红色的了
镜下
慢性
缺氧导致的实质细胞萎缩、坏死
中央静脉和周围肝窦高度扩张
淤血、出血
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
小叶外周肝细胞脂肪变性
急性
中央静脉和周围肝窦扩张
淤血严重时可有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
小叶外周门管区肝细胞脂肪变性
淤血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
间质纤维组织增多
出血

血栓形成

概念
在活体心脏或血管中发生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物质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的概念
上面的概念+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条件
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流状态异常
血浆凝固性增加
类型
白色血栓(头部)
部位
只有白色血栓可以位于动脉
静脉延续性血栓头部
心瓣膜、 动脉
大体
灰白色小结节或赘生物状
粗糙质实
与血管壁紧连
镜下
血小板
少量纤维蛋白
混合血栓(体部)
部位
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附壁血栓
扩张的左心房内的球形血栓
大体
灰白褐色相间,条纹状
干燥质脆
与血管壁粘连
镜下
红细胞
白细胞
纤维蛋白网
珊瑚状血小板小梁
红色血栓(尾部)
部位
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大体
开始
暗红色
湿润有弹性
与血管壁无粘连
一段时间后
变成混合血栓的状态
干燥无弹性
质脆易碎
→脱落
镜下
血细胞
纤维蛋白网
透明血栓
部位
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最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镜下
纤维蛋白
结局
软化、溶解和吸收
借助
纤溶系统和白细胞蛋白酶
大的血栓
脱落形成栓子→栓塞
机化和再通
血栓机化
肉芽组织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
再通
血栓机化的过程中,由于水分被吸收,血栓干枯收缩或部分被溶解,出现裂隙。周围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
这个新的血管比原来要窄,因为是在已经堵塞的血管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周围都是瘢痕组织
钙化
原因
不完全机化+钙化
结局
成为静脉石、动脉石
影响
利
止血作用
弊
阻塞血管
动静脉缺血→变性坏死(脑、心肌梗死)
动脉阻塞:局部组织缺血、菱缩甚至坏死
静脉阻塞:局部组织淤血、水肿、出血、坏死
栓塞
血栓整体或部分脱落成栓子,随血流运行→栓塞
心瓣膜变形
该开不开
瓣膜口狭窄
机化后瓣膜增厚变硬
该关不关
瓣膜关闭不全
广泛出血
DIC→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液不凝→全身广泛出血、休克
栓塞
概念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
栓子
概念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类型
固体性
羊水性栓子
血栓性栓子
最常见
肿瘤性栓子
细菌性栓子
寄生虫性栓子
液体性
脂肪栓子
气体性
氮气、空气等
运行途径
常见
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
这里的静脉系统,门静脉除外
主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各器官小动脉栓塞
门静脉系统栓子→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
少见
交叉性栓塞
逆行性栓塞
类型
血栓栓塞
肺动脉栓塞
来源
(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
95%以上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
部位
肺动脉主干以及各级分支
后果
小、中栓子,无瘀血
栓子栓塞肺动脉小分支→无严重后果
小、中栓子,先有严重淤血
出血性梗死
大栓子
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猝死
较长的栓子阻碍于肺动脉主干分支处,形成骑跨性栓塞
小栓子、多
栓塞大量肺动脉小分支→右心衰竭猝死
体循环动脉栓塞
来源
80%来自左心
二尖瓣狭窄
附壁血栓
左心房的附壁血栓
心肌梗死区心内膜的附壁血栓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上的赘生物
其他
动脉粥样硬化溃疡
交叉性栓塞
动脉瘤
部位
体循环相应器官的局部动脉,多见于脑、脾、肾、肠、下肢
后果

取决于部位和局部的侧支循环情况以及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
脂肪栓塞
来源
长骨骨折、脂肪组织挫伤和脂肪肝挤压→脂滴入血
糖尿病、烧伤、酗酒、慢性胰腺炎→应激状态→血脂升高→游离融合成脂滴
部位
直径>20μm脂滴栓子→
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栓塞
直径< 20μm脂滴栓子→
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
......→体循环多器官栓塞(最常见于脑)
后果
少量脂滴
被巨噬细胞吞噬、血液中脂酶分解,无不良后果
大量脂滴
肺栓塞:窒息、急性右心衰竭→猝死

气体栓塞
概念
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或溶于血液中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而阻塞心血管
分类
空气栓塞
来源
手术或创伤时静脉损伤→空气因吸气时静脉腔内的负压被吸入静脉
分娩或流产→空气被挤入破裂的静脉窦
部位
肺动脉分支或心脏
后果
少量空气入血
溶解于血液中
大量空气(>100ml)
→进入右心→形成可压缩的血汽泡→血液变成泡沫状充满心腔→血流中断→猝死
进入右心的部分气
泡可进入肺动脉→肺小动脉空气栓塞
取决于进入人的速度和气体量
减压病(氮气栓塞)

来源
潜水作业、沉箱作业→机体从高压环境急速转到常压或低压环境→氮气游离→气泡
羊水栓塞
特点
发病率低,病死率高
来源
胎膜破裂、宫缩过强、宫颈或子宫损伤有开放的静脉或静脉窦→羊水入血
镜下
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中有羊水的成分。角化鳞状上皮、胎毛、胎脂、胎粪、粘液
部位
子宫壁破裂的腔静脉窦→血液循环→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体循环
原因
羊水成分入血→肺多发性栓塞、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
羊水成分作为抗原入血引起过敏性休克
羊水具有凝血激活酶样作用,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后果
呼吸衰竭、发绀、抽搐、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羊水进入母体的量多速度快,而且羊水浑浊→则出现典型症状如上 羊水进入母体的量较少,则症状较轻,有时可自行恢复
其他
瘤细胞栓子:可造成肿瘤转移
细菌、真菌团、寄生虫及虫卵栓子:病原蔓延扩散
其他异物:如子弹,可造成局部缺血
梗死
了:影响:取决于发生梗死部位、大小、有无细菌感染 
类型
贫血性梗死
部位:组织致密且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心、肾、脑
发生条件:动脉阻塞
病变
肉眼
梗死灶呈灰白色
早期周围有暗红色充血出血带,后转为黄褐色
晚期瘢痕形成
镜下:凝固性坏死,组织轮廓尚存,晚期可有肉芽组织及瘢痕形成
出血性梗死
了:败血性梗死:由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部位:组织疏松、侧支循环丰富的器官,如肺、肠
发生条件
总:瘀血的情况下,组织疏松+双重血供
动脉阻塞伴严重淤血:肺淤血、卵巢蒂扭转
组织疏松:组织间隙内可容纳较多的出血
病变
肺出血性梗死
了:临床:胸痛、咳嗽、咯血、发热,血白细胞总数↑
肉眼
常位于肺下叶,尤其是肋膈缘
常多发,病灶大小不等,呈锥形,暗红色
肺膜表面纤维素渗出
镜下
梗死灶凝固性坏死,可见肺泡轮廓
肺泡腔、小支气管、肺间隔充满红细胞
肠出血性梗死
了:临床:剧烈腹痛,呕吐,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
肉眼
呈节段形,暗红色,肠壁增厚,质脆易破裂
浆膜面纤维素渗出
镜下:呈凝固性坏死,梗死灶内充满红细胞
结果:溶解、吸收,机化、包裹、钙化等
不可逆病变
抗凝血系统
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凝固过程中:凝血因子大量消耗+纤维素形成→血浆素原激活→血液凝固障碍→广泛性出血、休克→耗竭性凝血障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