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此篇导图依据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两方面的内容来阐述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第十八章“教与学的评价”思维导图,包括:概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测评结果的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第十七章“美育心理及其效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概述、美育心理及其效应、以美育心的基本途径—教育审美化。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第十六章“教学交往与管理”思维导图,包括:班级人际关系与课堂管理、教学交往与课堂教学互动、课堂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概述
心理素质及教育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基本、内在的,具有基础、衍生、发展和自组织功能的,并与人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
心理素质的结构
认知品质
反映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监控性
个性品质
动力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自我特征
适应性
自我定向
社会定向
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心理素质在个体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决定着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 2、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3、心理素质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是知识教育或规范教育无法替代的
基本特点
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全体性
教育方式的活动性和互动性
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发展性
心理健康
判断依据
临床模式
统计常模
社会常模
生活适应
心理成熟
主观感受
心理健康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应多角度、多层面综合判断
1、从个体成长角度看,适应与发展是主要判断依据 2、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看,统计常模和社会常模是~~ 3、从个性发展阶段看,心理结构的完整与功能的匹配是~~
判断标准
自我实现的人
马斯洛采用的是人类“尖端样本”,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只适合精英人群
适应良好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隐含的标准: 1、具有良好人际关系 2、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3、保持情绪平衡与稳定 4、正确认识周围环境 5、积极的生活态度
适应与发展和谐统一的人
公认的现代心理健康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与“标”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
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基本任务
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开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
提高德性修养,培养良好品德
培养主体意识、形成完善人格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基本内容
认知品质培养
个性品质培养
适应性培养
基本原则
活动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基本模式
整合、分层、分段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
心理素质教育设计基本要求
目标设计综合化
内容设计生活化
方法设计多样化
方法: 1、认知法 2、游戏法 3、测验法 4、交流法 5、讨论法 6、角色扮演法 7、行为改变法 8、实践操作法
环境设计互动化
物理环境的互动化
和谐心理气氛的创设
教师的有效监控
基本策略
和谐互动策略
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促进多向交往与合作学习
行为改变策略
学生自我管理
行为练习
矫正不良行为
体验内化策略
合理监控策略
三导:编导、引导、开导
基本途径
专题训练
判断鉴别
策略训练
步骤:引思、导行、激情、练习
反思体验
心理辅导
助人自助
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上的助人活动,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辅导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给学生以合乎需求的心理上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处理他所面临的问题,发展其未能充分利用的潜能与机遇,进而使其获得自助的能力与意愿,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以便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建立有效辅导关系的基本条件:同感、真诚、尊重
学科渗透
科学评价
基本标准
目标达成情况
教育效率的高低
学生的接受性
基本过程
确定评价目标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选择评价方法
挑选评价人员
实施评价计划
分析评价资料,写出评价报告
评价资料的运用
评价类型
起始、过程、总结性